北京城内很多原本经历过明亡时刻的老人,看到城外密密麻麻的中汉大军,不知道是因为悲痛还是因为唤醒了“久违的思汉情绪”,大都忍不住热泪盈面,想不到此生竟然能够两次亲眼目睹朝代的更迭。
城内的百姓人心惶惶,如果不是清军士兵牢牢地把控着北京城墙,恐怕大部分的老百姓都想冲出北京城,省得留在了“必死之地”。
清国最高统治者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同样热泪盈眶地向布木布泰询问道:
“皇祖母,朕登基九载,从无过失,奈何上天要如此作弄人?”
布木布泰只是不断唉声叹气并不言语,康熙皇帝忍不住继续询问道:
“皇祖母,我大清到底该何去何从?”
“无法,唯有效前元故事。”
“可是……”
康熙皇帝终究还是没有说出来,但是他的内心变得迟疑起来,一旦到了真的需要去落实的时候,早就习惯了中原花花世界的满清贵族,有多少人会愿意去草原过那种居无定所的日子?
仿佛看出了自己孙子的内心想法,布木布泰忍不住说道:
“皇帝,不要想还能有别的出路,你和喇都海他们不同,他们只是将相,而你是‘帝王’!
你也是看过不少史书,历朝历代,哪里会有新朝真正会放心和善待旧朝皇帝的?到时候屈辱而死,不如奋起一搏。”
“哪能呢?皇祖母说的对,朕这就打算简率三军,出城与蓼匪拼死一搏。”
“哎,还不是时候啊,我大清军新近连败,不能再作无畏的牺牲。阿福尼已死,居庸关已被堵死,那就只能走古北口了。”
“皇祖母,您还有其他安排?”
年轻的玄烨兴奋地问道。
布木布泰摇摇头,仿佛恨铁不成钢一般地说道:
“如果可能,哀家还是希望能够在关内击败南来汉军,可惜山西大军尽没(清廷还不知道太原尚未陷落)、可叹几南大军无功啊。”
“皇祖母,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就赶紧撤吧,听说随着蓼匪的增兵,莽依图那边也快顶不住了,再晚的话恐怕就来不及了。”
“这时候直接走了,人心就散了。如今敌人已经来到了皇城外,也容不得咱们墨迹了,让苏克萨哈带人开始执行北狩计划,将北京城的物资逐步运往古北口,让鳌拜将兵马悉数调往京城,咱们好歹要在北京城与敌人较量一番,否则北狩无名啊。”
康熙心里明白,说是“北狩无名”,实际是为了给转运物资争取时间。
但是不管如何,清廷北狩的基本调子已经定了下来,接到秘密诏令的宗室大将岳乐立刻着手进行布置,以“作战不力”为由将前线的达素、爱星阿、卓罗、穆里玛等满洲将领悉数调回北京城,任命汉军旗大将戴都为真定总兵,统帅清军西路军,沿着太行山以东死战;
任命汉军旗老将邓长春为河间总兵,统帅中路军,节节抵抗北进的中汉军;
以阮美为天津总兵,组建东路军,阻挡海路和东北方向的中汉军;
任命赵之龙为军务提督,让骆养性和张学圣为之副,进驻保定,全权负责指挥三路大军抗敌。
为了让北狩大军变得“纯洁”,岳乐按照清廷中枢意见,将军中的绿营和地方乡勇全部剥离,全部改隶戴都和邓长春两人的麾下,并让满洲正黄旗参领鄂兑、穆德格、硕尔昆分别进入戴都、邓长春和阮美的部下担任监军。
清军统帅岳乐则是亲自率领已经“纯洁”后的满蒙大军,在北京城外列阵,背靠北京城墙,列阵三面八十里,气势上那是没得说的。
岳乐首先以满洲镶红旗副都统孟库鲁、桑固理、参领萨穆堂各自率领三千精兵,兵分三路对着城外扎营的中汉军发动了猛攻。
初来乍到的中汉军却扎稳阵角,使用远程武器对冲过来的清军骑兵进行射击,大量的满洲骑兵犹如秋后落叶一般掉落战马,再被后面的战马踩成了肉泥。
站在不远处高阜上的清军统帅岳乐见状,他那精瘦的面颊不禁抖动着,看着一个个满洲精兵的逝去,岳乐的心中非常不忍,可是非常时期,实在是没有办法,容不得妇人之仁。
付出了惨重代价的三部清军冲了一个回合,刚想回头休整,却有一名背插传令旗的清军甲士狂奔而来,用女真话大吼道:
“不准后退,后退者斩!向前进攻!”
清军将领孟库鲁、桑固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咬咬牙,不得不继续督促着手下士兵继续向前拼杀。
由于清军非常罕见地不惜一切代价的向前冲击,用士兵的生命来换取中汉军士兵的火铳发热和射箭的胳膊发酸,岳乐终于看到了中汉军士兵的疲惫和懈怠,特让老将祖大弼率领祖家残余的骑兵对中汉军阵地发动了突袭。
望着狂奔而来的带甲铁骑,中汉军张勇和罗蕴章所部还能勉强应付,但是新近投靠的数万名降兵却再也忍受不住,开始向后崩溃,降将白文选、李嗣兴等人根本制止不住,不得不跟着一起向后败退。
中汉军将领张勇和罗蕴章独木难支,不得不率领所部人马撤向了玉泉山驻扎,清军取得了第一阶段的战事胜利。
清军统帅岳乐以参领萨穆堂率兵两千继续对中汉军的新附军进行追击,接连收复了巩华城、大榆河堡等地。
不过,清军并没有得意太久,中汉西路军行军大总管陈利六率领精兵数万人来到了居庸关,开始组织兵力对清军进行反攻。
此后三个月时间里,汉清大军主要在京西一带鏖战不休,双方均是死伤惨重。
为了打破现有的僵局,中汉军皇帝张鹿安以皇太子张梦昭监国,率领秦王张梦明、齐王张梦晓以及禁卫军左护卫军、右护卫军、左翎卫军、右翎卫军四军,乘坐水师第一军和第二军船只,于扬武五年四月上旬启航,在五月初一到达天津。
张鹿安随后以右护卫军总制官陈利旺所部为前锋,猛攻天津卫大沽炮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