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
雷亮回到办公室后坐了一会,越想心里越不爽,随即就到了李玄章的办公室。
“省长,在忙什么呢?”
李玄章正在看文件,听到敲门声,抬起头道:“在看下周会议的材料,怎么有空来我办公室了?”
“今天的会,您不觉得有点奇怪吗?杜书记今天在会议上对江一鸣态度明显有些偏袒。”
雷亮说道。
李玄章把文件放下,轻轻靠在椅背上,目光沉稳地看向雷亮:“雷书记,你对江一鸣同志有些偏见,说实话,江一鸣各方面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杜书记对他青睐有加也在情理之中。”
“您要是这样说,那我就无话可说了。”
雷亮起身要走。
“你看,又急。”
李玄章抬手示意他坐下,说道:“杜书记今天对江一鸣的支持确实有些突然,而且对你的观点进行了批评,这背后自然有所考量。”
“估计是你对我的力挺,让他有些不满。所以在你提出对江一鸣进行追责时,他借机敲打敲打你。同时,江一鸣反对光伏产业项目,而我是光伏产业项目的主导者,他不好直接说我什么,便通过支持江一鸣,从而间接的影响我的权威。我们的杜书记在使用借力打力,看来我们的杜书记手段很是老辣啊。”
雷亮闻言,神色微动,重新坐回沙发上,低声说道:“是啊,这不仅是对江一鸣的偏袒,更是一场权力平衡的博弈。他是想借此机会,打压你的威望,提高自己的权威。玄章省长,您可不能轻易让步。”
“我心中有数。”
李玄章说道:“不过,眼下不能与杜书记发生争执,顺势而为才是上策。光伏产业项目出现问题,确实给了他人发难的口实,虽然不至于影响我的职务,但上面多少会有些意见,现在就是要稳住局面,避免授人以柄。”
“好了,把沈元叫上,晚上我安排一桌,简单聚聚。”
“行,我和沈书记说一声。”
雷亮点头。
他明白,这是李玄章在拉拢沈元。
有了沈元和他的支持,李玄章在常委会上的影响力才能更加稳固。
等雷亮离去,李玄章缓缓起身,走到窗前凝视着远处夕阳,心中有些感叹,倘若不遇到光伏产业寒潮,他推动的光伏产业绝对会大放异彩,如今却被困于时局,步步受制。
他觉得是时运不济,而不是自己决策的问题。
翌日。
杜家乐到临江市调研,江一鸣带着郭临野,早早的等在了高速出口。
车子到达后,江一鸣上了杜家乐所乘坐的考斯特。
“杜书记,欢迎您到临江市调研,我们第一站是云海市,调研电子产业园、临港工业园。”
江一鸣简单的介绍道。
“听说云海市是在你的带领下实现了产业转型,如今已成为临江市的经济引擎之一,成绩值得肯定。”
杜家乐面带微笑,说道:“你有魄力,也有思路,年轻干部就该有这种担当。”
“书记您过奖了,这都是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团结拼搏的结果。我个人只是做了应尽之责。”
江一鸣谦逊回应,语气不卑不亢。
杜家乐微微颔首,目光中透出赞许。
“听说你们想扩大电子产业园规模?”
“是的,杜书记。我们临江市正在积极规划电子产业园二期工程,前期引进的大麦科技公司、景东方等龙头企业已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我们此次扩规,不单单是扩大用地规模,更希望在产业链上下游进一步延展,打造集研发、制造、应用于一体的智能电子生态圈。特别是结合临江市的区位优势和人才储备,力争三年内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打成电子信息产业高地,为全省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新动能。我们已制定详细方案,恳请省委在政策扶持、用地指标和专项资金方面给予倾斜。只要时机成熟,临江市有信心率先突破,引领全省电子信息产业跃升。”
江一鸣语气坚定,目光沉稳。
“电子信息产业?”
杜家乐笑道:“这确实是当前的重点发展方向。很多地方都在布局,不过他们仍然以电子产业为核心,缺乏真正的前瞻性布局。而你们提出打造智能电子生态圈,思路更为开阔,不仅抓生产,更注重研发与应用联动,这是真正的产业升级思维。非常值得肯定。”
两人在车子上随意的聊着,看出杜家乐对此很感兴趣。
到达之后,江一鸣陪同杜家乐实地考察了电子产业园,先后到大麦科技公司、景东方等企业生产车间,详细了解技术研发、生产运营及市场拓展情况。杜家乐在参观过程中多次驻足询问产品创新与人才引进政策,并对园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表示高度认可。
随后,他们又来到了港口港区,调研临港工业园的发展现状。
江一鸣陪同杜家乐登上观景平台,远处货轮穿梭,塔吊林立,一派繁忙景象。
江一鸣介绍道:“盘龙港已开通至东南亚、欧洲多条直航线路,2011年第一季度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9.7%,成为全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多家物流企业在此落户,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集聚。同时,依托临港优势,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材料等新兴产业,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杜家乐听后频频点头,目光远眺港区繁忙作业场景,对临江市依托港口优势推动产业转型的做法表示肯定。他指出,港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具有战略眼光,尤其是将港口物流与产业升级、城市功能拓展有机结合,不仅提升了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更增强了区域经济的外向度与活力。
临江市立足实际、前瞻布局,走出了一条以开放促改革、以融合促发展的新路径,为全省港产联动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样本。
随后,杜家乐一行返回市区,调研医药产业园区建设情况。
在园区展厅,杜家乐详细了解了创新药研发链条与产业链配套情况,对临江市聚焦高端制剂、生物技术药物的定位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医药产业关乎民生福祉,必须坚持科技引领、质量为本,打造从研发到临床转化的全周期生态体系。
调研结束后,一行人到临江市委大楼召开座谈会。
杜家乐对临江市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强调临江市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展现出的系统思维与创新实践,具有示范意义。特别是在智能电子、临港经济与生物医药三大领域的协同推进,体现了对新发展格局的深刻把握。
“这种多维度布局不仅增强了产业链韧性,也提升了科技创新的转化效率。临江市以项目为抓手、以政策为引导,推动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向重点产业集聚,形成了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双向赋能的良好局面。”
杜家乐说道:“省委省政府将一如既往支持临江市在重点领域先行先试,希望你们继续发挥区位与产业优势,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在全省又快又好发展中勇当排头兵。”
“当然,我们此次调研,不仅仅是了解发展成效,更是要倾听一线声音,发现地方政府在推进又快又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堵点与难题,你们要实事求是反映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感谢杜书记对临江市的关心和支持,杜书记将上任后第一站调研放在临江市,这既是对我们的鼓舞,也是鞭策。我们深知,当前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夯实,产业链协同创新、要素保障精准投放、重大项目落地效率等方面还存在提升空间。”
江一鸣说道:“我们临江市坚决克服困难不退缩,锚定又好又快发展目标不动摇,持续在补链强链、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上下功夫。当然,我们临江市也清晰的认识到,随着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对高端人才和技术储备的需求日益迫切,而临江市只有一所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留存面临现实压力,特别是在生物医药与智能制造交叉领域,专业对口的领军人才相对匮乏。对此,我们建议省里在高校资源布局上给予倾斜,支持临江市与省内重点高校共建联合研究院和实习实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