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手汪海洋一动不动,这样让正在冲击的熊建益有些尴尬,不过也容不得他多想,虽然逃不出去,最起码只要三秒钟就可以解决眼前这个汪逆。
来个同归于尽。
总兵熊建益一把冲了过去,马蹄带起的尘土飞扬,可人还没靠近,只见对面的康王汪海洋迅速的掏出别在腰间的左轮枪,对准自己
“”碰.....碰.....碰....碰“”连开四枪。
熊建益立刻感到身上一股剧痛,身体不由自主的发抖,瞬间感觉有些力不从心的这感觉,随即跌下马,倒在地上。
手中的宝刀插在离自己两米远的地方。
他想要起身拿刀再战,可挣扎了几下却发现自己不能动弹,而且腹部的伤口处血流如注。
总兵熊建益知道自己必死无疑,忍着伤痛扶着伤口,昂着头气愤的问汪海洋:
“”你不是要与我单挑吗?,你怎么能用枪?,你是不是条好汉?我鄙视你“”
........。
汪海洋骑着马慢悠悠的走到他面前,冷言道:
“”你当我傻呀,有枪我为什么不用?,还有你死到临头了,我为什么要与你单挑?“”
.......。
随即汪海洋朝左右士兵命令道:
“”此人是个总兵,别让他死了,给我抓活的“”
.......
熊建益见对方要抓自己,随即想要咬舌自尽,可周围的长毛兵像饿狼一样扑了上来,有人甚至伸出手指伸到他的嘴里,防止他咬舌。
他用力撕咬,狠狠的咬把这个长毛的咬得嗷嗷叫,咬的满嘴是血,可没有用。
几个长兵按着他的头,用脚踩着他的脸,将他死死按住完全无法动弹,不能动的熊建益这才认命,他被人死死按着也不反抗了,听之任之。
很快士兵们找了一块破布塞住这个朝廷命官的嘴,然后找了个担架,把他抬到担架上,五花大绑绑得起来。
随后送回大营。
康王汪海洋骑着高头大马,得意洋洋的走在前面,他不时的扭头往后看自己刚刚抓住的战利品,不断对后面的士兵叮嘱道:
“”小心点.....尽量别让他死了“”
后面的一些兵抬着这个朝廷总兵小心翼翼的缓缓回营,生怕走路摔跤。
而总兵熊建益 手下一千多人,逃走了几百人,投降的百余人,其余的全部战死,几乎全军覆没。
.......
当汪海洋兴高采烈的回到大营的时候,身边的众将纷纷围了过来,向汪海洋庆贺:
“”恭喜康王.....又擒一贼“”
“”听说还是个总兵呀,康王你真牛逼,这好像是你抓获的第四个总兵了吧“”
......
面对众人的吹捧,汪海洋更加得意了,他挥了挥手:
“”这些清妖个个都是酒囊饭袋,想要抓他们,简直是易如反掌“”
.....
就在汪海洋高兴之际,手下人却突然向康王汪海洋报告:
“”康王.....您快去看看,那个朝廷总兵刚才断气儿了“”
.......
康王汪海洋听后并没有感觉到意外,仿佛这是在他的预料之中,自己开了四枪,中了三枪,这个人能不死才怪。
“”中了本王三枪,不死才怪,死了就死了吧“”
“”你们把他的头砍下来,挂在军旗上,震慑一下清妖“”
........。
士兵们遵命,果真将这个朝廷大员总兵熊建益头给砍了下来,挂在了军旗上,任风吹,任雨淋。
总兵熊建益实际上是一个记名总兵。
他是湖南双峰人,打仗十分勇猛,收复过浦江,诸暨,桐庐等城池,还参与了攻克汤溪,金华等战役,立下不世之功,被朝廷赏赐为锐勇巴图鲁。
可这样朝廷视为英雄式的人物却遇上了太平军同样无比勇猛的康王汪海洋,结果命丧沙场。
被康王汪海洋直接干死,实在可惜。
.......
总兵熊建益被打死的消息很快传到总兵蒋益澧的这里。
这里要注明一下,熊建益和蒋益澧都是朝廷总兵,但是熊建益是个记名总兵,也就是说是个候补。
而蒋益澧这是个正二品,实打实的正品总兵。
熊建益是蒋益澧的部下。
当时总兵蒋益澧和另外一个记名总兵高连升正在新城和太平天国听王陈炳文,归王邓光明打得天昏地暗。
双方已经对战了三场,楚军皆胜。
可蒋益澧听到部将熊建益死去的噩耗,他大惊失色,同时悲愤交加:
“”我不该让熊大人去打汪贼子,是我轻敌,我真的错了“”
“”这笔血海深仇,我们必须现在要长毛偿还“”
.....……。
蒋益澧和部将高连升为了报仇,于是猛攻太平军,打的陈炳文,邓光明节节败退,太平军邓光明的洋枪队又一次被打散,狼狈逃窜。
太平军挡不住楚军的猛烈进攻,最后狼狈的逃回到了康王汪海洋这里。
......
这一战,可以说双方是一败一胜,损失差不多。
楚军这边总兵熊建益以及他一千多人的部下全体阵亡,而太平军邓光明的洋枪队也阵亡一千多人。
可以说打了个平手。
.......。
往后的日子,整个余杭防线的太平军坚守不住 ,左宗棠指挥楚军隔三差五的对余杭防线得几个重要城池发动猛攻。
可攻击的力度很强,效果却很差,太平军凭借坚固的堡垒坚守不住,楚军拿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
这场战役一打就是三个月,战场又一次陷入焦灼状态。
太平军后勤粮草扛不住,楚军也扛不住,双方开始比拼消耗战,看谁的存粮多,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
闽浙总督左宗棠站在富阳对面的一个山上,看着富阳城他不时唉声叹气:
“”攻了三个月,我军毫无进展,长毛防守犹如铜墙铁壁,这可如何是好?“”
“”莫非非要找洋人帮忙才行?“”
此时左宗棠第一次心中有了想找洋人帮忙的打算。
我们前面说到过,左宗棠看不起李鸿章,鄙视洋人。
他认为李鸿章没什么真本事,他李鸿章打了这么多胜仗,完全是凭借洋人所取得的,并非靠自己的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