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朱元璋沉吟半刻,忽冷笑一声:“你倒是比你皇叔还胆大。”

“当年他设直议局,也没敢越开‘文职’之围。”

朱标不动声色:“皇叔之议,护纲守法;儿臣之议,在于试人。”

“国若欲续,不能只守;人若能成,不可光听。”

朱元璋眯起眼来,视线如鹰,“你是在借此事——给未来选人?”

朱标正色应道:“是。”

“儿臣不避。储君若不知用人,不配承政;若不敢试人,不配纳民。”

“父皇既放儿臣听政,儿臣便不做软太子。”

“要人,要政,要事——都要担。”

这话一出,御书房中忽然沉了三分。程守义在殿外不敢动,内侍低头屏气。

而朱元璋却忽然大笑:“好,果然不做软太子。”

“那朕也告诉你——你想用人,就得担人。”

“那礼议馆的政录、吏折、典例、章议,朕不再替你看了。”

“今后,每月十五,你自拟稿本,递朕御览。错一个字——你自责。”

朱标顿首:“儿臣受命。”

朱元璋满意地点头:“去吧。去做你那太子的事去。”

朱标回宫未着朝服,只着一身藏青直襟袍,案前却已放置数十份文牍,是礼议馆三日来所议案本。

吴琼望着他连夜审阅,不禁道:“殿下,如今入主‘政录’,每日俱是朝中重事,若皆由您一人审定,恐耗精力。”

朱标未停笔,只淡声答道:“若不由我审,他日谁肯信我能断事?”

顾清萍自后堂走出,将一盏甘草薄荷汤置于案边,语气温缓:“您再不歇,便不是断事,而是断命了。”

朱标笑了笑:“若今日我断不了这一摞纸,他日就得靠旁人替我定东宫言路。”

“我若肯躲,皇叔便不该放我走。”

他取起一卷,展读不久,眉头微蹙,轻声道:“此议乃吏部奏请改‘贡士进秩章程’,其词累赘,旨意不明。”

吴琼接过一看,点头:“此文出自郑时旧属,写得滑不留手,恐有意混淆。”

朱标目光微沉,轻声道:“郑时……是时候请他入堂了。”

顾清萍一惊:“您要召吏部尚书入礼议馆?”

“他既敢送折来敷衍,我便请他来当面讲。”朱标眼神清冽,“讲不好,就退人;讲得通,我听。”

“但规矩要他遵。”

“即日起,礼议馆增设‘对议席’,凡本院士官、堂外职事,皆可对讲。”

消息传出,朝中大哗。

吏部尚书郑时年过五旬,素为朝中老成之柱,素重礼仪等级,如今太子竟要请其“对议”于礼馆,既非堂会,亦非朝询,世所未有。

然朱标并未退。

当日黄昏,郑时着官袍步入礼议馆,步履不快,却气势威严。

朱标早已在堂前肃坐,身后为顾清萍、吴琼、韩清风等。

朱标起身相迎,不作恭礼,只一拱手:“郑公,今日之议,非为辩驳,只为明文。”

郑时拱手还礼,言语不卑不亢:“太子殿下以讲设政,老臣虽惊,然既受请,便不敢辞。”

朱标点头:“请坐。”

当日议题:“贡士进阶秩例,是否应改例延任,避岁序重叠之弊。”

郑时之言,保旧制循年,不乱法度;朱标则主裁量择才,以事定次,年例为次。

一场辩论,自午至申,座中者无不肃然,旁听士子记下全卷三十六页,传入太学、国子监,引为“太子初辨吏部”。

而当晚,朱元璋阅得整本记录,仅写一句批注:

“太子之辩,不失礼;郑时之答,尚有持。”

朱瀚得报后,只对黄祁道了一句:

“他今日坐正了朝堂的听事席。”

“从今起,官场里再无人敢说——东宫只知讲策,不知断案。”

黄祁沉声应道:“王爷高瞻远瞩,东宫之威,已成气象。”

朱瀚却望着窗外一轮初升明月,轻声道:“不是我目光高,是他朱标,走得够直。”

“他若再前一步——就是御前无惧。”

“我倒想看看,他什么时候,会敢向皇兄正言一策。”

八月十六,长夜初凉,金陵城一夜细雨,洗去暑意,带来一缕高秋的肃静。

建德堂中,朱标披衣夜起,独坐灯下,案前放着一封朱元璋亲批的奏章,上覆“礼议馆第四议案准阅”,批注三字:“可照行。”

他静看半晌,似笑非笑,轻声道:“父皇终究还是在看我做什么。”

顾清萍自内阁步出,见他未眠,轻语:“陛下许‘照行’,已是不小的信任。”

朱标摇头,目光微深:“‘照行’而不言‘交行’,不过是准我‘继续’,而非准我‘主持’。”

“他在看我能走到哪一步。”

顾清萍坐于案旁,语气轻柔:“殿下已经做得极好了,文策能断,礼政能持,士人信服,朝臣忌惮。”

“再走一步,就是执政。”

朱标指尖轻轻叩在案几边缘,半晌忽道:“皇叔静得太久了。”

顾清萍一怔,抬眸看他:“您是……担心?”

朱标摇头:“不是担心,是预感。”

“皇叔从不无事沉默。”

“他不动,是在等我出手。”

“可我若出手,便必然要压人。”

“若不压人,便再无威。”

顾清萍缓缓点头:“那就该选一个人,立一个‘压’的局。”

朱标抬眸看她,眼神沉静如湖:“你想到了谁?”

顾清萍语气轻,却不带半点迟疑:“礼部尚书,陆弼。”

“此人深居简出,却掌三朝礼规修整之案,近年虽老,却举荐未断,朝野私议,他实执‘文秩之笔’。”

“若要压,便压最重之笔。”

朱标不语,案上烛影轻晃。他伸手取出前日所收录之“礼议馆第五案”,正是陆弼奏文所起,“请修宫朝大礼,以备储君初讲朝仪之典”。

“他说要替我立典,其实是在替我圈礼。”

“我不拒——我讲。”

“讲得堂皇,便借他手写东宫礼;讲得不清,我便亲自削。”

他将奏章合起,神情不动,却已落子心中:“传馆启‘礼议双讲’,陆尚书为主讲,我列副案。”

“礼之不正,道不立。”

“我今日亲讲,是为正我自己的仪轨。”

三日后,礼议馆再启新讲,首次设“礼班”,由礼部陆弼亲坐中席,朱标居左,礼部侍郎左仲言居右,场下士子五十余人、翰林院诸生十七人,旁听而不言。

议题为:“储君入朝,初谒百官,应礼何制?”

陆弼以《大诰》为本,主张循初祖之制,“三阶五拜,仪不过王。”

朱标却以《周官》、《仪礼》合述,言:“今为有为之朝,初祖制礼未全;今太子承政,不可避权而止仪。”

“礼非拘物,乃示志也。”

“我若执政,却不以礼明责,不如不设太子。”

堂中静寂。

陆弼微颔首,声音苍老却笃定:“殿下之言,志正;然礼之一事,贵在合章,不在意志。”

朱标起身,亲至讲席,拱手而答:“既如此,我愿述东宫行礼五节,以请陆公、众士评之。”

“其一,朝君三拜,依祖制,不减一礼。”

“其二,谒官二立,不坐上,唯于臣列稍前。”

“其三,应事一拜,辞事一让,以示尊位不侵职。”

“其四,议政之日,不称令,曰‘问’,示非夺事。”

“其五,日常政务,不署‘太子批’,而署‘建德堂讲议’,以示政非权手。”

五礼既述,堂下议者皆惊。

陆弼起身,肃然拱手:“老臣所忧者,非太子之过权,而是朝仪未清。”

“今太子亲定五节,其心自明,其志可敬。”

“若太子愿于《大典》之末,自增一节为‘建德问政礼’,老臣愿主修其章。”

朱标颔首:“陆公识大体、明纲纪,东宫当敬。”

这一幕,被在场翰林一字不漏录下。

而当晚,翰林院侍讲张淮私入王府,将此事原本呈至朱瀚案前。

朱瀚阅毕,只说了一句:“他今日起,不只是能执政。”

“他,能定典。”

黄祁低声道:“这一步,已非储君权柄,而是典籍之源。”

“殿下已不只是‘坐’在位子上,而是‘写’在天下人的规矩里。”

朱瀚收起折本,望着庭中夜雨初停,细竹低垂。

朱标通宵未歇,正坐于案前审阅礼议馆新录十案,目光平稳,一页一页,翻得极慢,却无一处懈怠。

顾清萍步入堂中,将一盏温过的薄姜汤置于他案侧。

“您一夜未眠?”

“礼官送来的第九案语义含混,我改了三遍。”

朱标揉了揉眉心,语气虽轻,却未显疲色,“是写进《大典》的条目,不可一字含糊。”

顾清萍轻声道:“您如今不是在‘讲政’,而是在写律。”

“后世百年百代,皆会翻到这纸。”

朱标笑了笑,却不语。

这时,吴琼快步入堂,拱手低声:“启禀殿下,早朝有变。”

朱标神色微动:“什么变?”

“今日文华殿早朝,户部尚书陶侃进言,请太子正式监理‘贡籍与折统’。”

朱标眉头轻皱:“此为实政要权,不由翰林、礼部可定,需陛下亲裁。”

“陛下未驳,也未应,只道:‘此事容议’。”

顾清萍眼神微凝:“这是把柄。”

吴琼接道:“恐非陶侃自起之意,属下查得,此议或由内阁次辅韩公冀暗推。”

朱标神色沉下几分。

“贡籍之政,通于人选、赋编、户籍,乃是制度中枢之一。”

“若我应,则入实权之流;若我拒,便显惧政不胜。”

顾清萍沉思一瞬,道:“若以正面应之,势必遭群议围攻。”

“但若换个姿态——以问代承?”

朱标顿时明悟,点头一笑:“设局于局,是时候换法了。”

“既然有人借我名欲开权门,那我便以我手——定一规。”

“传令礼议馆,设‘贡政议局’,召韩冀、陶侃、吏部、户部两司官参议,不设堂审,不设批令。”

“只问一句:贡籍应何以定?政责应何以明?”

“我不接权,我只写法。”

“我不争事,我只问责。”

“若他们敢立言,我便以言成章。”

“若他们只敢试探,那就请他们——退一尺。”

顾清萍拱手:“太子高明。”

朱标站起身来,望向窗外曦光微现的天色,语气淡然:

“这天下,若真有谁能替我写太子的职分——”

“那只能是我自己。”

午后,贡政议局设于礼议馆偏殿。座上朱标不披朝服,仅着青纹素袍,自持如常,不居其上。

韩冀与陶侃列坐两侧,均为朝中年望俱重之臣,一为内阁文理之才,一为户政实权之手。

场中列观者不下五十人,皆为吏部、户部、国子监、翰林院精选之人。

朱标缓缓起身,未持策本,仅拱手一句:

“诸位,太子入政之议,本出于‘责’,非起于‘权’。”

“今我东宫设此问,只为一事——若储君不应政,是非所立?若储君应政,不定所责,又如何明其当行当止?”

“今日不问‘可否’,只问‘如何’。”

他停顿一瞬,声音却转沉:

“若我可理贡籍之政,那我应担何责?若我失察,谁能言退我职?谁能斥我言?”

“我若不得责,却得权——便是越。”

“我若得权,能被斥——方为正。”

陶侃缓缓起身,拱手道:“太子所言有理,若监政而无责,无以正其法。”

“臣以为,若太子得理贡籍,必设‘双章回批’之制,一则留纪,一则备驳。”

“可由户部、东宫共审,每月一简,若东宫误批,则吏部得上议,太祖可裁。”

韩冀亦起,道:“臣以为尚需设‘政责册’,于太子所参之政另开一录,年终由内阁核审,若太子失断,则记一责,传于太史,交于皇裁。”

朱标静静听完,终于点头:“好。”

“这便是我要的——责中有权,权中可驳。”

“我今日开一门,若行得稳,后世太子便可入政有规,不靠宠,不靠哀。”

堂中寂然。

吴琼悄声低语:“殿下,这一局,您不仅入了政……您立了一个位。”

当日晚间,御书房。

朱元璋坐于案前,听完程守义低声禀告,面色无喜无怒。

他拈起笔,轻轻在今日朝录下批了一行字:

“太子入政,既开权途,先明其责。”

暴风中文推荐阅读:玩命之徒王妃如云,智斗腹黑王爷寒门狂士临危受命,血战沙场带着仓库到大宋三国第一保镖武松日记大明文魁从我是特种兵开始嘲讽成神大周龙庭大话土行孙之六世情缘大汉龙骑大秦:开局被贬,再见惊呆秦始皇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史上最强纨绔,被迫一统天下乐土之王大秦:重生祖龙残暴第九子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狂魔战神杨再兴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我大方士不欺君误国还能干什么?大秦之第一在逃皇太子穿越异世:乞丐变首富嫡妃不乖,王爷,滚过来!我的梦连万世界我靠直播把老祖宗搞破防了魂穿大唐,开局擒拿颉利穿越之海权时代三国之北方苍狼我的老婆是土匪从放牛娃开始的古代生活回到南明当王爷神医嫡女重生记五千年来谁着史三国:我真不想争霸三国:开局盘点三十位统帅骗了康熙大明:捡到朱雄英,调教成恶霸乾隆朝的造反日常三国:无双武将要当军师崇祯十七年:这个大明还有救月夜龙骑漫关山那些年西游的兄弟大明天下1544英雄集结吕布重生天唐大唐:战功改命先蹲四年大牢我从替身成为皇帝骗了康熙玉柱1850美洲黄金大亨
暴风中文搜藏榜:全民领主:我的农民有点猛帝国支撑者明末:从土匪到列强前妻太难训神探张天海穿越大明之杀敌爆奖励系统宋代魂变:齐凌之抉择快穿之影视世界重生之武大郎玩转宋朝大唐余梦东欧领主开局雪靖康耻:我让六甲神兵御敌赵大人停手吧,大清要被你搞亡了三国霸业天下楚汉墨影三国:我是曹操,谁人敢称王我在古代被迫当军阀位面战争之虫族之心明末风云我来一统天下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科技制霸三国大唐:我有一整个现代世界以丹逆命善战之宋绝世狂妃:神医太撩人侯府女婿的悠闲生活斗龙榻:家有悍妃巨贾传开局被废太子,我苟不住了宠文结局之后天才弃妃一统天下全靠朕自己!系统:笑了我的异界崛起之路红楼毒士南宋一代目红楼之阅尽十二钗神医皇后:医手遮天三国:这个刘璋强的离谱兕子我从小就在外跟着哥哥混最后的三国2:兴魏我在三国建了一座城回到三国做强者明骑皇歌特战荣耀大唐之开局被当成了神仙晚来风急夜雨骤明末王侯情你见鬼(GL)
暴风中文最新小说:历史中的酒馆大宋伏魔司全球帝国从明末开始真理铁拳岂独无故锁腰!高阳她哭哑了求饶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大周第一婿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冰临谷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大唐躺平王三藏还俗朕乃天命大反派,开局怒斩重生女帝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大楚武信君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称霸世界:从建立国防军开始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大乾风云起苍穹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寒门状元路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大明:我是崇祯,亡国倒计时两天铜镜约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唐代秘史衣冠谋冢英烈传奇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明朝的名义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锦衣血诏道藏辑要玉符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