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五月中旬,朱标自京城出发。

沿着畿南的道路缓缓行进,东宫的车驾如同一道静默的长线,贯穿山川与河流。

一路上,他与随行官员讨论治理、讲学、查访百姓疾苦,偶尔驻足与小镇的老百姓交谈。

朱标坐于车内,翻开随身带来的书卷,却难以集中注意力,心思似乎早已飘到了远方。

车窗外,繁盛的田野逐渐被青山环绕,渐行渐远。

“太子,前方数里便是南郊集市,百姓多聚集,若是想听民情,今日正是机会。”随行的赵侍郎见朱标沉默,试探性开口。

“好,走一走。”朱标放下书卷,扬声道。

集市的街道上,卖菜、卖肉、贩盐的商贩喧嚣一片,手推车辗过石板路,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

朱标换下常服,披上一件普通的布衣,带着几名侍卫悄然下车。

“赵侍郎,随我一起走走。”

朱标淡淡开口,目光已经在一旁的布摊和陶器摊上逡巡。

赵侍郎微微一愣,但依旧点头:“是。”

街巷里的铺子熙熙攘攘,朱标与赵侍郎穿行其中,行至一个茶摊前时,朱标停下脚步,瞥见了摊前一位老妇正在低声与摊主交谈。

“我家的儿子得了病,钱也花光了,连汤药都没得喝。”

老妇的声音略带哽咽,周围的茶摊客人也在低声议论。

“再不治下去,怕是……”

朱标步伐微顿,听了几句,便向老妇走去:“老人家,身子不适,可愿随我去东宫看一看,找太医为你看看?”

老妇吓了一跳,连忙起身叩首:“不敢,太子爷这般贵人,小民哪里敢劳烦。”

“别急,老夫人,我不过是路过看看而已。”朱标轻声说道。

赵侍郎也轻声道:“太子的话有分量,老夫人不必担心,若有不便,我们可以安排。”

经过一番简单的劝解,老妇终于点头,接受了朱标的提议。

她便随着两人来到附近的东宫临时设立的帐篷中,太医按常规诊脉后,开了几副药方,老妇的情绪稍微得到了安慰。

“太子,这样安排,未免……”

赵侍郎有些犹豫地开口,显然对这种做法颇为担忧,怕这突然的举动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朱标缓缓转身:“赵侍郎,百姓的疾苦,怎能一味闭眼而视?若我们只是听政,却不见民,不知苦,如何谈得上国事?”

“太子所言极是。”赵侍郎略微低头,显然有些震撼于朱标的决心。

朱标回望着集市的喧嚣:“这才是我真正要走的路。若真能做一个‘知民心、行民事’的太子,国运才会长久。”

夜幕降临,车队继续前行,而朱标的心头却沉甸甸的。

五月十六日,朱标一行进入了次第的县城。

路过一座桥时,城外的农田里,几个年轻的农夫正在田间劳作,朱标停下车,翻身下马,步行向田间走去。

“乡亲们辛苦了。”朱标语气平和。

一个年轻的农夫抬头看见朱标,愣了一下,随即低头答道:“太子,太子御驾亲临,真是让我等不敢当。”

朱标微微一笑:“今日路过此地,想见一见你们。”

年轻的农夫似乎心头突然有些激动,忙道:“太子,您来是好事!可县里田地今年出产不好,我们这家都欠了赋税,今年交不出,怕是要被罚了。”

“田地不好,欠税?可有具体原因?”朱标立刻问道。

农夫皱了皱眉:“因去年久旱,今年又迟雨,地里禾苗瘦弱,收成难保。”

“你们可曾尝试向地方官请援?”

“县里总说,收不出是农夫懒。我们这等种地人,哪里斗得过衙门?”

朱标听得心中微沉,转身便对赵侍郎道:“查此县赋税之账,若真如他们所言,地方衙门敷衍塞责,必须追责。”

赵侍郎略一迟疑,但也点头应诺。

连日巡行,朱标亲见诸多疾苦,渐渐意识到,父皇此番命他出行,实则是欲使他亲历山河之实,民间之情。

而非空读圣贤之书、空听堂臣之言。

归途将近时,车队抵达南陵镇,朱标忽然命车停下:“今夜不入京,宿南陵。”

赵侍郎诧异,却不敢多问。

夜里,朱标换上便装,只带一名亲卫,信步游走于小镇街巷之中。

街角一家老旧书铺吸引了他的注意。

书铺匾额褪色,“敬文堂”三个字几不可见,案后坐着一位白须老者,正低头誊抄书卷。

朱标踏入其内,老者淡淡问:“买书还是借书?”

“若是能借,最好。”

老者抬眼一看,忽地问:“你不是本地人。”

“路过,寻一安静处。”

“那你识经史否?”

朱标含笑:“略通。”

“孔子曰‘礼崩乐坏’,你以为礼坏因何?”

“人坏,则礼崩。”

老者目光微凝:“说得不错。”

他沉默片刻,转身从柜后取出一本厚卷递来:“这是我三十年所着《新礼义考》,若你不弃,便带去看看。”

朱标郑重接过:“多谢先生。”

次日清晨,他便命随行文吏起草一道诏令——设《民间荐士录》,广征民间之士才,不限出身、年岁,只求德才兼备,由东宫设专人阅览、筛选、荐举。

赵侍郎震动:“太子此举,或为前所未有。”

朱标神色坚定:“我愿知天下之人材,不独凭举子入朝。”

消息悄然传回京城,也送入了朱瀚王府。

朱瀚夜未安寝,披衣立于书案前,眸光深邃。

“荐士录?”他缓声一笑,“这倒是他走出的第一步。”

石安子问:“王爷以为如何?”

“人心是海,荐人是火,若无辨才之能,反成祸水。”

“命锦衣卫查荐录所荐之人,三月后交卷于东宫。”

“此举非试探,是授他一刀。”

“刀虽利,若握不稳,割的便是自己。”

天光初亮,紫禁城角楼已被朝阳镀上一层薄金。

朝鼓未响,宫门尚闭,唯独东宫一隅,灯火未熄。

朱标立于窗前,面色沉静,手中捧着昨日新送来的荐士卷宗。

他已翻阅近半夜,目光不惮疲倦,反而愈发清明。

“太子殿下,该用早膳了。”随侍的小黄门轻声提醒。

“不用,我要见陆恒。”

陆恒是东宫新任的典事郎,负责荐士录的整理汇编之事,出身寒门,却勤勉老成,颇得朱标信任。

不过一炷香时间,陆恒赶至东宫。

“太子召臣,不知何事?”

朱标放下手中文卷:“你昨夜送来的荐士名册,我已看过一半。”

“倒有几位言辞得体、事迹分明,可列优先荐举。”

陆恒面露惊喜:“太子如此重视此录,微臣万死不辞!”

“可我也看出,有人故意将空泛之辞伪装为高论,甚至杜撰事迹。”

朱标微沉,“荐士之道,若无筛选之法,反成弄权之途。”

陆恒抿唇,低头拱手:“微臣思虑未周。”

“不怪你。”朱标负手踱步,

“只是此事,绝不可流于形式。我要设一个专职官署,名为‘东录司’,挑选忠实能吏、博学文士,专司甄别。”

“择才之要,在审人心。若只是纸上谈兵,怎得真才?”

陆恒顿首:“太子高见,微臣立刻起草章程。”

朱标道:“不急于宣告,待我会见几位荐士,再做定夺。”

“择日不如撞日,今便去。”

午后,东宫设一简陋书堂,朱标身着青衫,淡然落座。

案前站着三名荐士,皆是民间自荐而来之人。

第一个是名叫季仲文的书生,年不过三十,言辞锋利,谈礼说政,口若悬河。

朱标听得一会,忽问:“若给你一县之地,百姓四万,仓粮五成,民怨初起,你当如何治理?”

季仲文顿了顿,答道:“先设新律,严惩贪吏,强征积粮,约束豪强,树威乃为首务。”

朱标神情不动,点头道:“退下。”

第二位自称胡济远,为医者,进言多为民间疾苦、瘴气疫病。

朱标问他:“若瘟疫蔓延,医馆无药,是否可取富户之藏?”

胡济远犹豫片刻,道:“若为济民,当如此行。”

朱标略一思索,示意其退下。

第三人却是出奇地沉默,只言自己叫周骧,自小习兵法,少年时从军未入品级,因伤退役。

只留一句:“太子若信我,给我百人,我能制敌千人。”

朱标微一挑眉,道:“你倒与前两位不同。”

“我不识礼,不讲政,只会带兵杀人。”周骧答得直白。

朱标静静看着他,忽然道:“倘若兵败,百人尽没,你自如何?”

“为主死。”

朱标一言不发,只挥了挥手。

三人退去,陆恒进来,低声道:“太子如何评价?”

“纸上之才,辩不过三问。唯有那军中汉子,倒似有几分真气。”

“明日,再试。”

“再传三人。”

“我要一月内试尽所有荐士,去伪存真。”

“此事,只许成,不许败。”

而在王府内,朱瀚已收到了第一批密探递来的“影录”。

石安子手捧文册,脸色略显奇异:“王爷,请看。”

朱瀚接过,逐页翻阅。推荐人、荐士、自述、核查……一行行字迹清晰无误。

“这‘季仲文’,夜里曾与一原翰林故人私会。”

“‘胡济远’,曾假医行骗于南镇,虽未被官府缉拿,但有数宗口供可查。”

“唯那‘周骧’,真名未知,只查得其曾随南军出征,立过战功,却因误杀上官,被斩首处置——按理说,早已死了。”

朱瀚合上册子,冷笑一声。

“有趣。”

“有诈者,有亡命者,竟都能混入东宫荐录?”

石安子问道:“王爷,要不要将此事奏告圣上?”

朱瀚却摇头:“不必。朱标要荐士,我便让他荐个彻底。”

“真龙之子,要下江湖浑水,就看他能不能不被泥淹。”

石安子犹豫道:“若东宫败坏名声……”

朱瀚冷然一笑:“那便是他的命数未成。”

“但若能从这些人中,真挑出良才——”他顿了顿,似是自语,“那才是真正的太子。”

朱瀚转身,低声吩咐:“让南镇司再派人,继续潜入荐士之列。”

“我要知道,他识人的眼光,究竟到哪里。”

回到东宫后,朱标不再像往常那般轻松地处理日常事务,而是开始逐步审视身边的每一位人物。

赵侍郎、陆恒、刘国公等人,似乎都在默默等待着他做出某些决策,给出某种信号。

他们的心思,朱标虽未明言,却已在心中有了判断。

晚餐后,朱标召集了几名东宫的亲信,准备在内密室中商讨近期的局势。

几人坐定,目光都集中在朱标身上,等待他发话。

“你们可知,最近外面的风声如何?”朱标低声问道。

赵侍郎沉吟片刻,回应道:“外面的风声愈发紧张,诸位权臣对殿下的态度开始有所变化。

虽然表面上他们都支持您,但实则背后暗潮汹涌。大家都在观望,等您做出实际的动作。”

朱标点点头:“这才是我最为担心的地方。人心不可轻易猜测,必须找到合适的时机。”

“太子殿下,若您真想稳固朝局,不妨在内政方面有所作为。”

陆恒开口道,“最近朝中不少地方的官员都在等着太子有个明确的表态,若能早些展现您的决断力,或许能增强您的威望。”

“这话不无道理。”

朱标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但我想要的,远不止表面上的支持。我需要的是实际的力量,能在关键时刻为我出手的力量。”

“太子殿下,若要获得真正的支持,恐怕还得依靠更多的外力。”

赵侍郎突然开口,语气谨慎,“东宫之事,权臣们虽然口口声声支持您,但背后难免暗藏心机。您若真想稳定局势,或许需要拉拢一些更为重要的人。”

朱标的目光顿时一亮,他转向赵侍郎:“你指的是谁?”

赵侍郎犹豫片刻,轻声道:“我所知,内宫的某些高层已经在暗中策划着自己的未来。若您能得到他们的支持,那无疑是锦上添花。”

朱标眉头微挑:“内宫的人,是否有足够的信任可言?”

暴风中文推荐阅读:玩命之徒王妃如云,智斗腹黑王爷寒门狂士临危受命,血战沙场带着仓库到大宋三国第一保镖武松日记大明文魁从我是特种兵开始嘲讽成神大周龙庭大话土行孙之六世情缘大汉龙骑大秦:开局被贬,再见惊呆秦始皇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史上最强纨绔,被迫一统天下乐土之王大秦:重生祖龙残暴第九子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狂魔战神杨再兴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我大方士不欺君误国还能干什么?大秦之第一在逃皇太子穿越异世:乞丐变首富嫡妃不乖,王爷,滚过来!我的梦连万世界我靠直播把老祖宗搞破防了魂穿大唐,开局擒拿颉利穿越之海权时代三国之北方苍狼我的老婆是土匪从放牛娃开始的古代生活回到南明当王爷神医嫡女重生记五千年来谁着史三国:我真不想争霸三国:开局盘点三十位统帅骗了康熙大明:捡到朱雄英,调教成恶霸乾隆朝的造反日常三国:无双武将要当军师崇祯十七年:这个大明还有救月夜龙骑漫关山那些年西游的兄弟大明天下1544英雄集结吕布重生天唐大唐:战功改命先蹲四年大牢我从替身成为皇帝骗了康熙玉柱1850美洲黄金大亨
暴风中文搜藏榜:全民领主:我的农民有点猛帝国支撑者明末:从土匪到列强前妻太难训神探张天海穿越大明之杀敌爆奖励系统宋代魂变:齐凌之抉择快穿之影视世界重生之武大郎玩转宋朝大唐余梦东欧领主开局雪靖康耻:我让六甲神兵御敌赵大人停手吧,大清要被你搞亡了三国霸业天下楚汉墨影三国:我是曹操,谁人敢称王我在古代被迫当军阀位面战争之虫族之心明末风云我来一统天下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科技制霸三国大唐:我有一整个现代世界以丹逆命善战之宋绝世狂妃:神医太撩人侯府女婿的悠闲生活斗龙榻:家有悍妃巨贾传开局被废太子,我苟不住了宠文结局之后天才弃妃一统天下全靠朕自己!系统:笑了我的异界崛起之路红楼毒士南宋一代目红楼之阅尽十二钗神医皇后:医手遮天三国:这个刘璋强的离谱兕子我从小就在外跟着哥哥混最后的三国2:兴魏我在三国建了一座城回到三国做强者明骑皇歌特战荣耀大唐之开局被当成了神仙晚来风急夜雨骤明末王侯情你见鬼(GL)
暴风中文最新小说:三国:重生吕布从下邳开始大明巨匠烟雨龙魂路本王只想修路:父皇求我继承大统大秦:扶苏的两千年救赎!三国:从桃园四结义开始无敌抗倭战神快穿:硬核授课,教的太子都篡位南诏残魂穿越三国:主角比吕布还猛科举:大梁魅魔,肩抗两京十三省楚汉争霸演义我在明朝修铁路历史天幕:永乐大帝梁朝九皇子汉武基建:墨家系统带我定乾坤李世民重生水浒南海龙腾:从张保仔到七海之王吴越霸业之这个钱镠不一般糊涂县令贾清廉开局怒打朱元璋,老婆竟是他女儿明末,你让我一只狗拯救大明朝朕,陆地神仙,你让我当傀儡!大明1643,我以敌血铸轩辕扶苏双穿:用科技打造日不落唐朝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大夏九皇子与紫微星宿传说:星辰归途录天问:大秦末路风波亭外大唐,我真的是来作死的饥荒年,我来拯救快饿死的少女桃花酒赠君,往愿君安康崇祯一拳歼八百,全大明跪喊真神三国:一代谋圣陈渡三国:我在三国支教红楼:贾政从教坊司救人挽大明天倾:从驿卒开始签到北疆,开局召唤霍去病穿越大秦之我和始皇帝抢下班明末:开局一把刀,天下任我枭三国:开局带走孙家小萝莉醉剑江湖社畜?不,系统说我是天选之子秦始皇的小伙伴好难为得到我粮食,硬塞老婆给我谋天录开局废柴少爷华夏兵王杀疯了三国:美女收集者财倾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