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叶菲姆大尉目前还称不上了解…… 但我目前还是知道他想要做些什么和下一步要做什么。” 他的声音不像从喉咙里发出来,倒像敲在金属上的钝响,不尖厉,却能钻过耳廓,沉进听者的心里。
ScAR-h 的指尖顿在桌沿,指腹蹭过金属桌缝里的细尘。
这话听着像绕口令,云里雾里的,像隔着层磨砂玻璃看东西,明明每个字都清楚,凑在一起却辨不出真切模样。
她眉峰微蹙,眼底掠过丝疑惑——不了解过往,怎么会知道下一步?
这矛盾像根细刺,轻轻扎在心里,让她忍不住想起上次陈树生预判敌袭的场景:当时所有人都觉得防线稳固,他却指着地图上最不起眼的隘口说 “这里会有动静”,后来果然有小队摸来,正好撞进埋伏。
那点疑惑没存多久,就被一阵寒意取代。她忽然明白,陈树生说的 “不了解”,是不了解叶菲姆靴底沾过多少泥、枪上刻过多少痕;可 “知道要做什么”,却是看透了这个人骨头里的东西 —— 是他在战局胶着时会优先保物资,还是会赌一把冲缺口;是他见了诱饵会犹豫,还是会直接咬下去。
这种看透,比了解过往更可怕,像有人揣着一面能照透人心的镜子,你心里刚冒头的念头,早被人看得明明白白,连藏都藏不住。
陈树生哪里是在说叶菲姆,他是在剖开一个人的思维逻辑,把那些藏在 “下一步” 里的算计,像解绳结似的,一步步理得清清楚楚。
他的分析并非浮于表面的揣测,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洞察,仿佛能够穿透表象,直抵人心最隐秘的角落。
每一个决策背后的动机,每一个行动背后的逻辑,都被他抽丝剥茧般地分解开来,像是一幅精心绘制的地图,清晰地标注出每一步的走向与可能的结局。
这种能力,既是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也是对局势的精准把控。
伊芙琳想起火神重工那些只会喊 “按规定来” 的领导,他们连下属的本事都摸不清,更别说看透人心。
他们的管理方式,像是一种机械的重复,缺乏灵活性与洞察力。他们依赖规则与制度,却忽视了人性的复杂与多变。
这种管理,虽然能够维持表面的秩序,却无法激发团队的潜力,更无法应对复杂多变的局势。
他们的存在,像是一种无形的枷锁,束缚了团队的创造力与主动性。
可陈树生不一样,他不用听你说什么,不用看你做过什么,只消从你几次决策里,就能摸透你骨子里的那点 “惯性”—— 是求稳,还是好赌,是重情,还是逐利。这种洞察力,并非源于天赋,而是源于对人性与局势的深刻理解。
他能够从每一个细微的决策中,捕捉到对方的内在逻辑与思维模式,甚至能够预判其下一步的行动。
这种能力,既是对局势的精准把控,也是对对手心理的深刻理解。
他的分析,像是一种无声的博弈,既不需要言语的对抗,也不需要表面的交锋。他通过观察与推理,将对方的思维逻辑与决策模式,一一拆解开来,像是一幅精心绘制的地图,清晰地标注出每一步的走向与可能的结局。
这种能力,既是对局势的精准把控,也是对对手心理的深刻理解。他的存在,像是一种无形的压力,既让人感到安全,又让人感到压抑。这种压力,并非来自外部的逼迫,而是源于他自身的洞察力与掌控力。
这种掌控力,既是对局势的精准把控,也是对对手心理的深刻理解。
他能够从每一个细微的决策中,捕捉到对方的内在逻辑与思维模式,甚至能够预判其下一步的行动。
这种能力,既是对局势的精准把控,也是对对手心理的深刻理解。他的存在,像是一种无形的压力,既让人感到安全,又让人感到压抑。
这种压力,并非来自外部的逼迫,而是源于他自身的洞察力与掌控力。他的存在,像是一种无形的压力,既让人感到安全,又让人感到压抑。这种压力,并非来自外部的逼迫,而是源于他自身的洞察力与掌控力。
这种能力像把钝刀子,初听不觉什么,越想越觉得冷,冷得人指尖发麻。
他缓缓收回手,指尖还沾着点虚拟的光尘,仿佛刚从叶菲姆的思维里抽出来。
ScAR-h 看着他的侧脸,忽然懂了:不了解过往又如何?
人心的轨迹,从来都不是由过去的脚印决定的,而是由藏在性格里的逻辑一点一点的铺就的。
陈树生看透的,正是这层逻辑 —— 就像知道水流会往低处走,风会顺着山谷吹,他知道叶菲姆下一步会往哪里迈,眼里盯着的是什么。
陈树生说的这话,比前线的炮火更让人胆寒——炮火能躲,可被人看透了心思,连下一步要走的路都被预判,那才是真的无处可逃。
“……”
叶菲姆的侧写档案册比旁的厚出一倍,深灰色特种纸封面磨出了毛边 —— 不是指尖故意抠的,是翻得次数多了,那些没说出口的琢磨,顺着指缝浸到纸壳上,慢慢晕出的印子。
翻开第一页就是泛黄的作战记录,纸上满是靛蓝色批注,疏疏密密的,藏着陈树生推演的影子。
最显眼的是陈树生从叶卡捷琳娜那边所得知道的有叶菲姆某次突袭的复盘,叶卡捷琳娜对于战斗尤其是对于那些战役确实有着超脱了想象的追求。
而具体的表现就是叶卡捷琳娜的记忆力确实很强并且记住了很多重要的细节,但比较可惜的叶卡捷琳娜并没有将那些关键节点全都串起来的能力,至少目前的她尚未具备全盘思考的能力,其表现出来的能力更像是面对考试是的完形填空。
或许记住其中关键的节点然后从记忆当中锁定关键的节点,叶卡捷琳娜可以做到相当完美的程度,完全就是那种可以拿到满分的存在。
但也仅限于此了。
其中关键的节点对于整体的作用还有前因后果到底是什么,叶卡捷琳娜目前还搞不清楚。
当然,这并不是在批评或者是鄙视只是一种称述罢了,叶卡捷琳娜目前所缺少的是经验。
而也正是因为这一点,陈树生几乎是很轻松的从叶卡捷琳娜那边打听到了全部消息,说实话这种欺骗小姑娘的感觉还是让陈树生深深的感受到了……一种罪恶感。
有点怪。
而叶卡捷琳娜所提供的资料还是很不错的……虽然说不至于将叶菲姆的人生经历全都挖出来,但在陈树生这边却已经足够用了。
总体来说大概也就是两个方向了。
固执与灵活,俩词搁一块儿跟雾似的,哪看得清真人?
直到桥梁爆破的细节露出来,才算拨开了点雾:所谓 固执,是不轻易放过藏着的隐患;所谓 灵活,是早把所有可能都算在了前头。
便签背面还留着半句话:“人心像浸了水的棉絮……” 剩下的被撕掉了,纸边参差不齐的,倒能想见当时卡壳的思绪,是怎么在后来的验证里慢慢顺过来的。
说到这训练照,贴在档案最后一页,照片里叶菲姆握着步枪盯着靶心,手指却没扣扳机。
旁边的小字批注挺有意思:“扣扳机前等了十秒,还看了眼风速仪,最后弹着点偏左 0.5 厘米,可刚好避开了侧风干扰”。
这份稳定从来不是等着天上掉的,是算出来的——连风速、弹道,连带靶纸后头土层有多硬,都在他扣扳机前过了遍脑子,才肯等那十秒。
把册子合上时,铜扣咔嗒一声,在静里头飘了飘就没了。
叶菲姆三个字的烫金,在冷光里泛着点微光,像埋在一堆信息里的星星。
等拼到最后才琢磨过来,那些看着矛盾的细节、藏在字缝里的零碎,早把叶菲姆的思维逻辑,一笔一划刻在了每一页纸上。
指腹上沾的淡墨,哪是翻页蹭的?
是琢磨人心时,那些念头落在纸上的印子。
陈树生把桌角散着的便签往一块儿拢,指尖碰着的纸五花八门 —— 有的是正经报告纸裁的,边缘齐整;有的是烟盒上撕下来的,还沾着点灶膛灰;最嫩的那张,纸薄得透光,一看就是新兵偷偷攒的笔记本纸。
每张上面都记着叶菲姆,墨迹浓淡不一,有的字写得急,笔画都飞起来,有的却描了又描,像怕漏了哪个细节。
他捏着张副官写的便签,纸角被反复折过,印子深得能硌着指腹。
上头提了叶菲姆的脾气,说这人骂战术失误时嗓门能掀帐篷,可转天就把自己的牛肉罐头塞给没抢着热食的兵。
陈树生盯着 “牛肉罐头” 那几个字,心里先打了个转——这年头物资紧,罐头算稀罕物,真能随手给出去?换旁人,怕是早借着长官关怀的由头,做足了样子。
可再翻另一张,炊事兵那歪歪扭扭的字写着,叶菲姆总蹲在灶边问盐够不够,说兵们扛着枪跑,吃淡了没力气。这俩事儿凑一块儿,倒不像装的。
其实一开始,他总疑心这种 “众口一致”。
毕竟没利益勾着、没组织压着,人嘴里的话哪能这么齐?
怕不是谁暗地里递了话,把大家的嘴都拧到一个方向。
可手里的便签越翻越多,那点疑心就像被风吹散的烟——有张新兵的纸,还带着点稚气的笔迹,说第一次打靶慌了神,子弹偏了靶心,叶菲姆没骂,就站在旁边教他憋住气,手比自家爹还稳。这种细碎的小事,编是编不出来的,得是真真切切记在心里,才会写得这么实在。
陈树生自己也见过叶菲姆。
手里攥着份伤亡名单,指节都泛了白,脸沉得像要落雨。
想来是为折损的兵懊恼。
可后来两个兵抬着弹药箱从坡下过,喊了声大尉,他立马转过身,刚才那点沉郁好像散了些,只问箱子沉不沉,让他们别逞能,不行就歇会儿。
说话时还伸手帮其中一个兵扶了扶滑下来的肩带,动作自然得很,不像演给人看的。
那会儿陈树生才算明白,叶菲姆那脾气一般,其实分了对象 —— 对着失误和敌人,是真硬;对着自己的兵,心里藏着软。
他把便签叠好,塞进印着叶菲姆的档案袋,袋口的麻绳系了个紧实的结。
所谓好长官,哪是靠嘴说的?
是兵们一个个记在心里的小事堆起来的。
叶菲姆是战士,敢冲在炮火里;是军人,守得住纪律;更是长官,把兵的冷暖揣在怀里。
窗外的天渐渐暗下来,陈树生望着档案袋上的字,心里头没了半分犹疑——这样的人,不用再查,也不用再猜,从里到外,都是个能让兵托付后背的主儿。
并且陈树生也能看得出来叶菲姆这段时间以来一直都在尽可能的控制自己的脾气努力控制自己,这也是叶菲姆为什么对后方的事情不愿意了解也不愿意打听的主要原因之一了。
他尽可能的不让自己接触或者是了解到后方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不然的话以叶菲姆的脾气要是真的产生了什么冲动,所能造成的后果都很可能是完全无法挽回的。
这一点叶菲姆自己也清楚,所以为了杜绝那种可能出现的局面,所以他感觉选择了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直接将自己部分的注意力和视线给彻底交给别人封住,以此来杜绝那些信息对于自己的干扰。
既然自己不擅长思考人际关系还有那些蝇营狗苟等一系列复杂的事情,那就索性彻底不参与其中也不让其中的任何信息影响到自己对于事物的判断和执行。
既然自己现在的任务是盯好前线的事情,那就将自己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前线,发挥好自己最为擅长的优点,完全以战士和军人的身份处理好眼前的事情。
至于后边所发生的事情,他可以日后从陈树生那边获取到一个让人满意的答案,至于陈树生到时候对他有多少真话,叶菲姆就有自己验真的办法了。
“信不信,都得照着走。” 陈树生的声音里掺了点风的凉意,“这框框不是捆人的绳,是挡枪子的盾,不照着走就可能死……” LEd 灯的光在他脸上投下深深的沟壑,那些纹路里藏着的,是比战报更重的心事。
ScAR-h 看着他指尖在 “叶菲姆” 三个字上反复摩挲,纸页被蹭得发毛,墨迹在灯光下显出陈旧的暗黄。
她忽然懂了 —— 无论大家之前的态度是什么样的,陈树生身上总有种宛如魔法一般的魅力。
不是张扬的号令,也不是刻意的笼络,只是在一次次沉默的承担里,在那些划定框框的审慎里,潜移默化地站到了众人中间。
他总是有着一种让别人相信他的魅力,陈树生刚刚所说的不照着那条条框框行动和安排就可能死,或许听起来有些严重和夸张了但他能够让别人相信就足够了。
或者说能够让别人相信自己的话语,无论自己的话语当中有着多么严重的夸张成分,这本身就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就像此刻,LEd 灯突然闪烁了一下,将他的影子投在墙上,忽明忽暗,却始终稳稳地撑着这片肃穆。ScAR-h 收回目光,指尖捻起那枚从地图上掉落的旧图钉,锈迹在指腹上留下淡淡的褐红,像枚洗不掉的印记。
“这画卷可真难画,” 她轻声说,语气里带了点叹惋,“框框怕画歪,填色怕涂出界。”
“只是根据大家所擅长的事情所进行的规划罢了,在前线和后勤内务都有人能够处理的时候,我就只是一个替补罢了。”虽然每一个字都非常的低调,但从陈树生的破嘴里面说出来,就给人一种非常凡尔赛的感觉。
“……”ScAR-h相当的无语,无论是以阿玛瑞斯的身份还是以现在ScAR-h的身份,面对陈树生这种凡尔赛都相当的无语,以前就没少听长官这种话但偏偏还找不出来任何反驳的话。
人家话说错了吗?
完全没有,陈树生是不是根据大家所擅长的事情,所进行的事物上的安排?
叶菲姆是不是擅长前线指挥和战斗?
鲍里斯队长多为警务系统的一份子,相比于作战是不是更擅长维持城市秩序?
那么由陈树生来填补权责上的划分有问题吗?
完全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