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镇,花馍铺中,主仆三人正忙着将喜饼装入精美的礼盒。
“夫人,您看这用竹子编的礼盒,竟然还挺精致,比那笨重的木盒可要好看得多。”
夏竹一边小心翼翼地往礼盒里装着喜饼,一边赞叹道。
“那是自然,人家掌柜可是镇上有名的巧手木匠,一个小小的礼盒,又怎能难倒他?我也觉得这竹盒甚是不错。”
小溪拿起一个轻巧的礼盒,仔细端详着,椭圆形的外观,周围还围着一圈鲜艳的红纸,上面清晰地写着“吾家有喜”四个龙飞凤舞的大字,让人一目了然,瞬间便能猜到它的用途。
单看那几个字的飘逸程度,就知道木匠师傅是多么的用心,想必是请了一位饱读诗书的文人来书写的,不然,绝不会有这般漂亮。
礼盒内部则有六个空格,大小恰好可以放置一种口味的喜饼。
别说是夏竹对这竹盒赞赏有加,就连小溪也很喜欢,这竹盒不仅轻便美观,更重要的是,两侧皆有拎带,拿着特别方便。
“夫人,都这会了,那个妇人不会不来了吧!”春兰见她们都将喜饼装得差不多了,却迟迟不见那日订喜饼的妇人,心中不禁有些忐忑不安。
“无妨,反正她已经留下了定钱,若是不来也没关系,大不了,我们将这些喜饼稍微便宜点卖出去,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小溪一脸淡定,不慌不忙地安慰着春兰,顺便给了她一个安心的眼神。
果然,听到自家主子的这番话,春兰心中的大石头瞬间落地,夫人说得对,她们做的喜饼,味道如此美味,肯定会受到大家的喜爱,不愁没有销路。谁也没有规定,平时不能吃喜饼呀!
夏竹也在一旁附和道:“夫人说得对极了,咱家的喜饼不仅货真价实,味道更是堪称一绝,就算那个张员外家临时反悔,不要了,我们也不必担心,肯定能卖的出去。”
心中暗自嘀咕,瞧那妇人面容刻薄,一看就不是好人,若是今日果真不来,她便要每日祈祷,祈求对方霉运缠身,最好是摔个狗啃屎,也或门牙尽失。
远在张员外家,正欲出门的妇人,忽地接连打了几个喷嚏。
“桂婆婆,您这是咋啦?莫不是着了凉?”一个小丫鬟满脸关切地问道。
“无妨,许是昨夜未盖被子受了些许风寒罢了,这人呐!一旦上了年纪,身体便大不如前,你们年纪尚小,可要保重身体,莫要到老来落得一身病痛。”
妇人……也就是她们口中的桂婆婆,宛如慈母一般,满脸笑容地对小丫鬟叮嘱了一番。
“桂婆婆,夫人让您跟着去糕点铺取喜饼,刘大哥找不到路。”
门外蓦然传来另一个小丫鬟的声音。
“好嘞,这便来。”桂婆婆闻听此言,整了整身上的衣裳,便抬脚出了房门。
房中的小丫鬟望着她远去的背影,心中不禁生出些许艳羡。
别看桂婆婆与她们同为下人,却深得老夫信赖,虽说每月的月例,仅比她们这些普通下人多出二百文。
可平日里得的赏赐,一年下来,少说也有十几二十两,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花馍铺子这边,已将所有礼盒尽数装好,并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房间的空地上,只待对方前来取。
虽说张员外家,仅订了一百斤喜饼,可小溪却让春兰夏竹多备三十斤,每种口味皆做了些许,她打算用其试试水,看能否卖的出去。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边刚忙完,铺子里就迎来了一位年轻的妇人。
她本是奔鲜花饼而来,谁知在得知铺子里还有喜饼售卖时,突然产生了想买来尝尝的念头。
小溪天生就是做买卖的料,竟将六种口味的喜饼,都切成了小块,整齐地摆放在盘中。
如此一来,倘若有人想要购买,便可以先品尝一下味道,再做决定,以免买回去之后后悔。
春兰闻言,立刻拿起一根竹签,为妇人扎了一块红菱口味的喜饼,送至其手中,“这位客官,您不妨先尝尝味道,若是觉得满意,再买也不迟。”
小妇人也是破天荒头一遭,见到如此豪爽大方的东家。
要知道,在其它家糕点铺子,可是没有先试吃再决定是否购买的环节。
她不禁有些惊诧,但还是兴致勃勃地将每个口味的喜饼都尝了一口。
那喜饼,甜而不腻,还有一丝淡淡的清香之气,味道果真不错。
“我只知,你家的花馍和鲜花饼味道特别好,却未曾料到,这喜饼竟然也做得如此出色。不知你们这喜饼是如何卖的?是按斤算还是按个算?”
夏竹一听这话,便知,这是来生意了,赶忙回答道:“回客官的话,这喜饼比订亲时做的那个要大上许多,所以是按个卖的。想必您也清楚,市面上各种馅料的价格,但我们夫人有言在先,一律按照每个三文的价格卖。不知您需要多少呢?”
这价格,也是小溪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决定的。毕竟,一斤白面就要十几文,如果做得再小一些,最多也只能做十个。再加上其它的成本,卖这个价格,实在算不上昂贵。
况且,能来铺子里购买吃食的人,而非选择自己亲自动手,多半是家境殷实的人家,自然不会在意那区区几个铜板。
果不其然,正如小溪所料,夏竹报完价格后,那小妇人竟然没有丝毫讨价还价之意,反而指了指盘中切好的喜饼,娇声说道:“这几个口味,我都甚是喜爱,每样给我来三个吧!”
“好嘞!您稍等,这就给您装好。”
夏竹喜出望外,没想到,一开门,就迎来了个大客户,每种口味三个,那就是十八个呀!
虽然仅仅只能卖五十四文,但她已经心满意足了,毕竟这才是第一天,她的脸上顿时笑开了花,嘴巴都快咧到耳朵根了。
送走年轻妇人后,春兰迫不及待地开口说道:“夫人,您之前不是说,还要在铺子里卖青团和撒子之类的吃食吗?何时开始制作?”
小溪微微点头,“我确实有此打算,不仅要做青团,还有驴打滚、豌豆黄,不过,还需等老爷回来,去码头,向婆婆请教一番,她可是精通好几种民间小吃呢!”
此刻,她心中萌生出一个念头,那就是要将这间花馍铺做大做强,争取做出更多的花样,吸引更多的顾客,如此也能赚到更多的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