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朝臣继续说道:“还有其二,修建这条铁路就需要维护,就需要消耗大秦大量的国力以及财力,这根本就得不偿失……”
这位大臣话还没有说完,王动提着金砖就冲了过去,使用德字金砖将那个人打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在朝堂上前后翻滚的。
其他的朝臣立刻扭过头,表示自己没有看见。
秦武阳扶了扶额头,然后赶紧低头看案几上的奏章,表示自己也没有看见,你爱怎么滴就怎么滴。
其实王动就是一个顾命大臣,手中的权力非常大,有生杀大权。
他可以杀任何人,即便是秦武阳已不敢阻拦。
秦风把皇位传给秦武阳的时候,虽然什么都没说,其实也相当于什么都说了。
让王动掌管太尉府这是秦风的暗示,王动掌管太尉府很明显王动就掌管了大秦所有的军队。
而皇家的皇帝是军队的第一统帅,王动只能算是他的副手,这就证明王动是非常可以信任的。
还有就是王动和秦风之间的关系,他们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从小一块玩大的交情。
秦风对于王动非常的宽容,王动到秦府就像进自己家一样,他还是抱着秦武阳长大的,这很明显嘛。
朝堂上的事情他可以不管,但他只要说那就相当于秦武阳说得,谁都没有反驳的勇气。
那个朝臣被打蒙了,不过也急了他争辩道:“太尉大人,我这……这是进行廷议,廷议你就不让人说话吗?我做错了什么你这样教训我?”
王动把一个德字印在这人身上仅有的空隙处,这才停手说道:“我这个人嘛,讲究以德服人,廷议当然可以随便说,可是一也不能瞎说。
任何事情都是以大秦最基本的利益为基准,这是大秦的立国之本。
以这个条件为条件,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你越线了。
丁零郡是二世皇帝陛下刚刚拿下的,这个郡那是咱们大秦的国土。咱们的尘土落在哪里那哪里就是大秦的疆土,这叫寸土必争。
立刻刚才说道:“意思就是说丁零郡可以失去,你打算把我大秦国土拱手让人吗?二世皇帝陛下知道了灭你三族,始皇帝陛下知道了灭你九族。
“我……我没这个意思,我只是就事论事,提出一个思路而已。”
王动眼睛犀利看向那个人:“我这个人比较心软,只是打了你一顿,你应该心存感激才是。”
“太尉大人,我错了,多谢太尉大人提醒。”然后晕了过去。
“这不就得了嘛,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司马大人还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来人呀。扶司马大人下去,让太医府的人给瞧瞧。
这司马大人怎么个事儿,满脸通红的是不是发烧了?”
殿内站着的内侍走过来抬起司马鸿丢了出去,外面的郎中接住给了等候在外面的太医。
自从个三世皇帝临朝,王动坐镇,每次大朝会他们都在外面等着接活,很忙。
司马鸿根本就站不起来了,浑身的酸痛,装昏是最好的掩饰方法。
朝臣们都开始沉默了,谁都不敢说话。
王动说道:“怎么了,大家都不说话了。朝廷养了你们就是让你们在这里沉默的吗?
现在丁零王给咱们当今陛下写下了奏章,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而丁零王必定是丁零人,以前的游牧部落。
虽然在这里进修了一年,可是和你们这些老牌子大秦人想法是不一样的,可能有什么纰漏。
所以还是要考虑他的这个奏章的可行性。如果他的这个奏章不完美的话,怎样修改?
总而言之,丁零郡不能丢,而且丁零郡必须强大起来。这是咱们大秦的底线。
咱们大秦每一块土地都不可丢失。
丁零王有了他们的想法,你们也应该有你们的想法,所以咱们众志成城,将所有的想法聚集起来,形成一个完美的可操作的方法。
这才是咱们这次廷议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什么摆事实讲困难。
我听到这乱七八糟的语言就会多动症复发,就会以德服人。”
其他的人立刻就明白了王动的想法,也就是说丁零王提出的意见是正确的,你可以不用,如果不用的话,你就会提出一个更加好的更加优越的办法,让丁零郡强大起来。
黄二郎站起来你道:“修建铁路的事情我不太懂,我不参与意见。我头脑简单,我认为修建铁路当下不好操作,的确不太好。
我建议应该和丁零郡,所以我的认为咱们出兵向西,打开一条通道。让丁零郡和整个大秦完整的连接起来。”
黄二郎说完之后他就退回了自己的行列。
黄二郎现在也是王爷了,不过他属于朝臣。
他做纨绔的时候就是在王动秦风等人蹂躏之下成长起来的,又在军伍之中和王动他们这些人接触,当然知道怎么和他们打交道。
自己的意见抛出以后任务完成,至于不能不能实现……这不关他的事情?
这场景你必须要说,不说可能很麻烦。
众人看向了王动,王动坐在那里没有说话。众人再看向黄二郎,黄二郎老神自在的闭目养神。
他的任务已经完成,所以心态非常的平和。
众人再看一下秦武阳。秦武阳只是皱着眉头。然后对赵小刀说道:“拿出那一个完整地图来让大家看一看。”
赵小刀立刻传出命令,没有一会儿,意外面的那一些郎中抬着一个巨大的地图进来。
郎中都是功勋世家未来的接班人,都是年轻人,这些人做事都非常的精细,有条不紊,很有大家风度。
他们进来之后开始安装框架。最后把那个巨大的地图起来绷紧,规规矩矩的向秦武阳施礼。
秦武阳点点头,这些人才退出了大殿。
秦武阳:“大家都看一看,黄二郎大人提出的意见到底如何?”
这些朝臣们有的是科班出身,也就是从皇家学院毕业之后就开始到地方任职治理地方。
成绩卓着者,一步一步提升进入到了朝堂。
这些人治理地方很有经验,但是军事上他们就不行了。他们没有军伍生涯指理论上学习一些是不行的。
当然这些人不以自己的短处去和其他的人长处比,这些人更懂得生存之道。
郭静说道:“黄二郎大人提出的意见其实很好,大秦的疆土连成一片,的确有利于各种政策的推行以及各种辅助不急很快。
只不过丁零郡和咱们这里相距太远,举兵出征的话一时半会儿拿不下这么大的地方,而且咱们出兵可能对丁零部形成巨大的压力。
这个意见还是可行,可是有些慢,现在已经迫在眉睫,毕竟丁零郡处在敌人四顾环视,他们自身强大才是更大的强大。
咱们首要的要考虑的就是怎样让丁零郡自己发展起来?我认为丁零郡的地形地势都非常的好,可以向那里移民戍边。
用咱们大秦的人口填充那里的人口,开发那边的土地,这样才是长久之计。
现在咱们大秦的人口已经达到了6亿,完全可以推行这一个策略。
第五名狄大人担任榆林盆地大都督的时候已经打通了向西边的公路,通过公路先输送人口,也可以解燃眉之急。”
这个时候陈平说道:“郭大人,这件事已经完成了。”
郭静一愣,欣喜道:“如此正好,那我就没别的意见了。”
其实从大秦输送人口到丁零郡也不是特别秘密的事情,很多朝臣都多多少少知道一些,
只不过并不是公开的,也没有准确的消息。
陈平这样一说,算是坐实了消息,很多大臣都额扼腕叹息,自己怎么没提这个意见呢?
这个意见最保险,绝对不会被挨揍,绝对不会步司马大人的后尘。
还有那个黄二郎也够鸡贼。
一般来说,开始提出意见的人只是提出一个大略的方法,如果被否决了也无所谓,如果可行的话,那么其他的人就会向这个框架添加其他的意见,逐渐完成下一步的问题。
现在是这两个人一个意见被否决了,一个已经已经完成了,这特么的谁还去提意见呀?
第1个提意见的人其实很难,因为是大方略。
这时候卢傲站了起来说道:“其他的问题我不太懂,我们是奉常府。
既然咱们大秦已经向那边移民完成,那么我们奉常府就会主动对那那里教化,在那里设立学堂,彻底的传播我们大秦的思想。
让大秦人和那里的原住民有一家亲,完全融合在一起,这责任我们责无旁贷,希望陛下应允。”
秦武阳点点头:“可。”
随后卢傲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陈行之也站起来说道:“我们治粟内史也要去勘测那里的土地、山林以及采集样本,熟悉那里的环境。
培育适合那里牧草以及良种,教会那些人科学种田,科学放牧。还望陛下应允。”
秦武阳也点了点头:“可。”
随后陈行之也退了下来。
这两个人都是专业的人士,卢傲是儒家五经博士,在教育方面那他就是专家,他提出意见别人不能模仿,无法参与其他的意见。
所以秦武阳只要同意之后就可以去执行。
陈行之也一样,陈行之管理的是治粟内史,他是农家掌舵人,三朝元老,开始的时候不懂得朝堂里面的规矩,只是一个老黄牛,默默地老老实实地干活。
不过老实人在朝堂里面浸淫久了慢慢的就学会了,何况秦风朝的时候,秦风对他点拨的很多,陈行之早已经油滑了。
他是技术技术工种,别的不会,他当然自己的说,不能让别人说自己业务。
自己说又能表现自己,又能完成任务,所以他也就说了,没想到还真过关了。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