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朱祁钰而言,大明可没有什么大而不能倒的集团。
什么百万槽工衣食之所系,在更大的海贸蛋糕面前,所谓的利益集团直接被击穿和分裂。
新势力取代并给了旧势力沉重的一拳。
随着崛起的新贵越来越多,那些冥顽不灵的老东西甚至要付出身家性命。
而这种事情,很可能只会是官府的一道通告而已。
大明村与村之间都会因水源而械斗,更何况是运河连接着大洋,以前那些搞走私的都能换一个门楣走到台前,那些个退休的老官,在朝廷提拔新官吏而无法插手的现在,根本就不值一提。
官府集中管理工厂,建立工业生产,只要成功建立,那就会是下一个盐业工司。
在朱瞻墡的运营管理之下,大明盐业朝着兴兴向荣的方向前进,同时也让诸多朝臣有了可借鉴的例子。
当然,在此之前,朝臣的观察对象有限,主要是京城商会以及那有些神秘的兵工厂。
圣人能以一己之力掌管诸多产业,光是在产业内创立的办公制度,在朝臣们看来,把职位替换成官吏,那应该也是会起到同样的效果。
对于这些,朱祁钰自然是秉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去看,毕竟若因为只要有朝廷的身影就会让机构变得臃肿和腐败而不作为,那大明完全没必要有朝廷了。
事情可以在做之后再逐步处理出现的问题,官府集中管理的好处有很多,就税收而言,也会变得简单许多。
赵荣的提议很有建设性,这是可以肯定的,而这件事情,自然不会让赵荣去做。
现在工部光是北平周边的各项工程以及各地再次兴起的漕运都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机制,再让工部去陕西、山西等地整合矿业,那注定会出大乱子。
朝会还要继续,至于圣人要如何实行新工部尚书的建言,朝臣们也不会追根寻底,总不能追着圣人在今天就要有个结果。
“陛下,关于退伍士卒安置,诸多地方官府愿意给予创业就业扶持,然,希望朝廷同样能够给予一定的技能培训。”
兵部尚书于谦出班,这问题在之前他消除军队冗余的时候并不是问题,毕竟那时候,清退那些人不过是一纸政令的事情,至于那些人的出路,朝廷也兼顾不到。
现在,大明从战事之中缓过劲来,既然要改为募兵制,那就不会继续保持世袭的模式,而退伍在庞大的数量面前,就会是一个大问题。
“准。”
朱祁钰点了点头,道:“恰好需整合矿业,相关单位部门,正式急需人才之时,朕会让西山工厂以及王恭厂配合,将士为国朝付出,国朝必然不会寒了将士的心。”
这方面,朱祁钰和于谦早就有过商讨,现在提出来,不过是看看朝堂其他人有没有意见。
大明朝廷可以说是整个大明各方利益的集合体,而这些集体代表就是朝臣。
以往,底层士兵除了劳力之外,在地方可谓是人憎狗嫌,毕竟拥有武力本身就是不稳定的因素,而现在,不少人反而看上了如京营二十万大军的退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