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来这里当然不是来禀报实情的,而是来找二总管,想毁掉那些奏折的,免得那些奏折被国王看到之后追查他的责任,因为是他的他让人压下来的。
现在听到国王询问仓库的粮食还有多少,他当然不能说实话,但是又不能编谎言,否则很容易被戳破。
于是他说道:“我没去仓库查看,我中途有事走了,回头问问大元帅他们应该就清楚了。”
随即他又指着二总管对国王说道:“父王,我找二总管有急事。”
国王也骂累了,同时他也着急着想知道仓库里到底还有多少粮,于是挥手对二总管说道:“你先退下,去帮太子处理事。”
二总管忙答应,跟着太子出来,到了大殿之外,太子压低声音说道:“那些被压下来的奏折现在在哪里?”
“全都在我那里压着的,太子爷要看吗?”
“是的,把所有的奏折全部给我送过来。”
“没问题,不过得跟殿下说一声,殿下点头才行。”
太子阴沉着脸说道:“什么意思?难道我要看还要经过我父王的同意吗?”
“这是必须的,因为国王殿下还没有让太子监国。”
“我又不是真的要帮着我父王监国处理公务,我只是随便看看,看完之后就还给你,我不做任何批示和修改,这总可以了吧。”
此一时彼一时,当时的二总管之所以对太子的话言听计从,那是因为他想击垮大总管,然后取而代之,需要得到未来君王太子的支持。
可现在大总管已经倒台,他已经拿到了大总管位置,而现在国王跟太子之间关系闹得很僵,就为了那个女人萨拉娜。
太子几次忤逆国王,国王已经失望透顶,很有可能会废除太子,另外找一个宗族子弟过继为儿子来继承江山。
那样的话,拍太子马屁就没用,所以这个时候他绝不能够随意答应太子的要求,还是这么敏感的要求。
他已经猜到太子这个时候非要去看那些之前压下来的奏折是需要做什么,他怎么可能让太子得逞?
如果那些奏折被太子隐瞒或者烧毁,责任再推到他头上,那他就死定了,因此他只能找借口拒绝。
当下说道:“这些奏折已经压了很长时间了,都是大总管的意思,我也没办法,但现在大总管已经倒台了,所以我还正想着马上把奏折给殿下送去呢,可不能让殿下不了解实情。”
太子一听,犹如当头浇了一桶冷水,如果照二总管这话,那也就意味着他很可能会向父王全盘托出当时隐瞒压下奏折的事情。
从他的语气来看,会把这件事推给大总管,可是那样一来,事情也就败露了。
太子正在为这事焦头烂额的时候,忽然外面有侍卫急匆匆跑进来,脸色惨白,声音都在发颤,紧张的叫道:“不好,太子殿下,出大事了。”
太子现在最害怕的就是别人告诉他出事。
他结结巴巴地问道:“出什么事?”
“士兵哗变了,大约上万士兵,已经包围了王宫,正往里冲杀呢,杀了很多人了。”
太子第一时间就是想到钻到床下面去。
而就在这时,国王和王后带着一帮人慌慌张张跑到这儿来了,因为王宫已经被无数的哗变的士兵冲了进来,他们一边叫宫廷禁军拼命抵抗,一边撤到了太子府。
太子府是紧挨着王宫的,中间只有一墙之隔,把门打开就能过来。
太子府虽然可以组织抵抗,但是他们的人数太少,只有不到五千人,而哗变的士兵有上万,都是一些饿得眼睛发绿的士兵,疯狂起来什么都不顾。
他们冲进王宫,首先不是去抢金银珠宝和美女,而是抢吃的。
虽然厨房已经把所有粮食都送给了大臣,但各屋子都还有些糕点零食什么的,有一些有自己的小厨房的,还囤积得有少量的粮食。
这些就成了士兵们抢劫的对象,有敢于反抗者,会被愤怒的士兵杀掉。
在太子府的卫兵和王宫的士兵大部分都是能吃饱饭的,而且战斗力还是比较强的,他们用弓箭守住了城墙。
而攻进王宫的士兵,他们目的是抢粮食,而不是杀人或者夺取皇权,所以国王只要不碍着他们的事,他们也不愿意去杀国王,只要有一口饭吃就好。
于是他们只是在王宫里到处翻箱倒柜的找吃的,一时倒没有向戒备森严的太子府进攻,毕竟谁也不想去送死,尤其是哗变士兵,原本就没有什么组织性。
所以躲在太子府里的国王、太子和王后有了喘息的时间,思考着下一步怎么办。
他们没有了粮食,就失去了军队的信任,而现在统领军队的大元帅的人也与他们失去了联系,不知道这些人到底是否还控制着军队。
不过想一想也知道,由于缺乏军粮,士兵们很多饿肚子,甚至已经开始出现饿死人的情况,士兵人人自危,哪里还去管上峰的命令,他们要的就是活下去。
此时此刻整个京城都已经乱了,国王派出探马探测京城的情况,以及城外宋军兵营的情况。
很快消息反馈回来了,京城守备的士兵大部分都已经卷入了哗变,有的参与了进攻王宫,更多的则是四处抢劫百姓,但是百姓也没有粮食,白白杀了不少人,却没抢到什么粮食。
现在整个京城都非常混乱,到处都是疯狂抢劫杀人的人。
王后急得直哭,急忙问该怎么办?
国王也慌了神,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就在这时,有一些大臣也逃到了太子府,因为他们也遭到了袭击,自己的宅院也是被哗变的士兵作为抢劫对象,冲进去四处抢劫。
这些大臣惊恐之下准备逃进王宫的,结果得知王宫已经被哗边士兵占领,只有太子府目前处于国王的军队控制之下,于是便都跑到这儿来了。
老宰相是最先跑来的,因为他的宅院距离王宫最近,于是就逃到了这里。
他先询问国王该怎么办,国王气不打一处来,说道:“你们问我,我去问谁去?
这个时候就需要你们为我出主意,你们却只能傻乎乎的站在那儿反倒询问我,我都要被你们气死了。”
老宰相立刻说道:“当务之急,便是请城外的宋军进城平叛,恢复秩序,并请他们支援粮食和军饷,有了粮食和军饷,军队就不会哗变了,就能够恢复秩序。”
国王怒道:“这话还用你教,我当然知道,可是大宋早说了,他们不会给我们一文钱一颗米,更不会出兵增援我们。”
老宰相叹了口气:“看来是我们得罪了那位赵公子和幸子姑娘,激怒了大宋的驻军,这两个人跟大宋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
尤其是那个幸子姑娘,她可是大宋的伯爵,而且是海外农垦军团的总提督,但是我们的太子却对她的结拜的妹妹非常的不友好,这层关系闹僵之后,这事情就很难办。”
老宰相只用了态度很不友好,而没有使用过激的言论,因为太子就在一旁阴沉着脸。
不过太子自己也知道他是怎么对待他的太子妃的,相比他的所作所为,老宰相的说法已经是给足了他面子,否则更难听的话都能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