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气象一直是影响战争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过去的战争中,仅次于地理。

虽然随着技术进步,气象对战争的影响一直在降低,但是当今的技术手段,仍然无法完全消除恶劣天气造成的影响。事实上,越是先进的武器,越容易受气象的干扰,甚至因为恶劣气象而无法正常使用。

比如在波沙湾战争当中,沙尘暴就让联军空中打击的效率降低了六成以上,还严重限制了激光制导弹药的使用范围。

当然,严寒产生的影响同样突出。

虽然在吸取了第二次全球大战的教训之后,各国都很重视在高纬度地区的作战能力,比如西骆沙坚持为T-80系列主战坦克配备燃气轮机,与燃气轮机的冷启动性能更好,更适合在严寒环境下工作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受技术限制,装甲部队在严寒环境下的作战效率依然好不到哪里去。

不说别的,除了少数几个型号的主战坦克之外,其他战车全都使用柴油机。

再说,燃气轮机的巨大油耗,抵消了冷启动性能因为不需要热车而带来的好处。

此外,严寒产生的影响,不是说有了好的装备就能忽略。

比如,积雪对道路与铁路交通产生的影响就没办法忽视,而且严重的时候会导致交通线瘫痪。

正是如此,在10月初降下了第一场大雪之后,大陆战场的局势就渐渐稳定了下来。

不管是进攻方,还是防御方,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做准备,比如提供御寒的衣物,为营房安装取暖设备。

当然,气象产生的影响,不止有坏的一面,同样有好的一面。

放眼整个战场,气象因素其实对帝国更加有利。

道理就是,帝国陆军能利用各战场的气象变化打时间差,以此来解决,至少是大幅度缓解兵力不足造成的问题。

不要忘了,不管在什么情况之下,帝国都面临两线,甚至多线作战的难题。

即便在地面战场上,也要面对来自多个方向的劲敌。

可问题是,哪怕能够从论议两院获得充足军费,也不可能在和平时期保持能打赢全球大战的常备军事力量。

也就是说,在大战时期,肯定会在完成军事动员之前遇到兵力不足的问题。

指望通过战争动员来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显然不现实。

正是如此,帝国的总体战略,在初期是以防御为主,通过防御争取获得完成军事动员的时间。

不过,这并非全部。

利用跟地理息息相关的气象,也是主要的应对手段之一。

这里,关键其实就是面向西陆集团的大陆战场,以及面向梵罗国的南方次大陆战场,在气象上存在巨大的差别。

大陆战场在巨大陆腹地,是典型的高纬度地区,特点是冬季非常寒冷。

相对而言,南方次大陆属于热带季风,一年的气温变化并不明显,主要的季节标志是降雨量。

关键就是,大陆战场的冬季,跟南方次大陆的旱季高度吻合。

在大体上,从每年10月到次年5月就是南方次大陆的旱季。

因为降水减少,河流的水位降低,所以在河网密布的冈伽罗平原,旱季更加适合大兵团作战。

严格的说,也只能在旱季发起大规模作战行动。

随着雨季到来,特别是连续下了几场暴雨,河流的水位暴涨,不管多么厉害的部队都肯定是寸步难行。

正是如此,之前的两次南方次大陆战争都是在年底打响,并且在几个月后,也就是雨季到来之前结束。

要说的话,也就是受此影响,巴铁当局才会如此的松懈。

毕竟,跟前两次南方次大陆战争相比,因为有梁夏帝国撑腰,所以双方在战略层面的态势发生了逆转。按照巴铁当局的判断,梵罗国受总体军事实力的限制,未必敢于在旱季刚刚到来的10月发动进攻。出于更加长远的考虑,特别是在进攻失利之后的防御作战,更有可能把发起进攻的时间安排在年底,甚至明年的年初,确保在总体局势不利的情况下,能够依靠雨季的充沛降水,挡住东方联军的进攻。就算守不住德城,也有很大的把握守住至关重要的冈伽罗平原。

要说的话,就连丁镇南都有类似观点。

当然,对帝国军队来说,大陆战场的冬季与南方次大陆战场的旱季基本上同步,绝对算得上战略优势。

说是“天时”也没有错。

往简单说,从10月份开始,帝国陆军就可以把主力派往南方次大陆,用二线部队守卫大陆战场上的防线。只要能够进行快速的战场调运,还能在几个月后,把主力部队送回大陆战场。

可见,除了必要的休整,主力部队其实能两线作战。

这里面的关键,是如何才能够在两个主要战场之间进行快速转移。

只是从转移的角度来看,最理想的办法是尽可能降低运输量,以能够空运的人员与轻型装备为主。

为此,就需要在两个方向各储备一套主战装备,比如坦克与战车。

只有这样,才能只转移人员。在人员到位之后,能够立即获得所需的主战装备,然后迅速的形成作战能力。

至于以弹药为主的作战物资,反到是次要问题。

毕竟,和平时期不会储存太多的弹药,而帝国的弹药工厂全都在本土核心地区,因此不管是送往大陆战场,还是送往南方次大陆战场,都得用铁路运送,而且帝国早已此为标准修建铁路网。

问题,也就是主战装备。

别说帝国陆军的地位一直在降低,哪怕没降低,也不可能在和平时期采购两倍于实际需求的主战装备。

经费就是个天大的问题。

就拿主战坦克来说,在大陆战场这边,理论上至少需要8000辆,才有望在开战初期顶住西陆集团的猛攻。虽然南方次大陆的需求低一些,但是也需要5000辆。加上其他方向的作战需求,总需求量在辆到辆之间。关键是,这还是最低需求,而实际需求量在辆以上。

显然,根本不可能采购辆ZT-99式主战坦克。

道理也很简单,按照服役30年计算,平均每年要采购700辆,而帝国陆军每年用与采购主战坦克的经费,最多也就只能购买300辆。如果强行采购700辆,那就没钱购买其他主战装备了。

此外,主战坦克的服役时间也未必能够达到30年,比如ZT-80到ZT-99的服役时间也就相差24年。

正是如此,帝国陆军的主战坦克,一直维持都在8000辆到9000辆之间。

因为没法采购足够多的主战装备,所以帝国陆军只能想别的办法,比如设法延长主战装备的服役时间。

此外,就是把这些“半退役”的主战装备以封存方式存放在前沿基地。

还是拿主战坦克来进行对比,除掉援助与出售给友好国家的之外,所有退役的ZT-80都在进行必要的处理之后,放置于西北与南部战区的几处前沿基地,在巴铁北部,位于伊堡西边的白沙基地的地下仓库里面就有600辆。只需要做简单的处理,这些坦克就能够达到服役状态,交付给作战部队使用。

600辆坦克能装备2个机械化步兵师,或者4个机步旅。

其他主战装备也是如此。

此外就是,封存的退役装备,大多储存在南方战区,而现役主战装备,主要配属给西北战区。

当然,原因也很好理解。

西北战区直接面向西陆集团,不管是迢曼陆军,还是西骆沙陆军,都拥有很先进的主战装备,比如说T-80与“豹”2系列主战坦克,兵力也非常充足,战斗力不容小觑,必须得小心应付。

相对而言,梵罗陆军明显差得多。

别看梵罗陆军有上百万常备兵力,数百万预备役与民兵,在战时能动员上千万,甚至更多的作战人员,可是在主要装备方面,梵罗陆军是名副其实的万国牌,在很多方面还比不上巴铁陆军。

仍然用主战坦克来说事。

梵罗陆军的主战坦克分成了西骆沙与纽兰两个派系。

前者的代表是大约2000辆T-72,其中的500辆为直接进口,另外1000辆为进口零件之后在本土坦克厂组装,剩下的500辆则是按照许可证生产,至今都在以每年300辆的速度生产。

这些坦克的战斗力,也就那个样。

虽然按照可靠情报,在直接进口的500辆当中,有部分是西骆沙自用的B型,跟出口的猴版有明显区别,性能并没有缩水,但是其他的1500辆肯定都是猴版,性能远远比不上西骆沙自用的型号。

关键还有,梵罗陆军肯定没有获得新式穿甲弹。

如果使用出口型穿甲弹,哪怕坦克炮没有缩水,威力也无法保证。

在波沙湾那边,伊军的T-72在通常的交战距离上,没办法打穿ZT-99B的正面装甲。按帝国陆军做的测试,就算把交战距离缩短到500米,也需要足够好的运气,伊军的T-72才能使用出口型穿甲弹打穿ZT-99B的车体正面装甲。面对更厚的炮塔正面装甲,出口型穿甲弹全射程无法洞穿。

当然,T-72的最大优势,也就是价格便宜。

不然的话,也不可能成为梵罗陆军装备数量最多的主战坦克。

至于后者,除了直接从纽兰共和国进口的几百辆M1A1之外,也就是以M1为基础,根据梵罗国的国情设计的“阿琼”,以及按M1A1的标准进行改进,作战能力得到大幅度增强的“阿琼”2。

只是,这3种主战坦克的数量都不多。

梵罗陆军到底装备了多少辆M1A1,一直存在不同的说法。

在M1问世之后不久,梵罗陆军就从纽兰共和国引进了一批,只是实际的接受数量比合同数量少得多,不到100辆。

道理也很简单,在正式装备之后,梵罗陆军就发现,其105毫米线膛炮的威力偏低,根本无法在常规交战距离内摧毁敌人的坦克,即便采购最新式的穿甲弹,也无法对付在服役期间遇到的新式坦克。

为此,后面的批次全都更换成配备120毫米滑膛炮的M1A1。

以此为准,梵罗陆军的M1A1最多也就只有500辆。

问题就在这里。

按梵罗陆军公布的装备清单,之前接收的M1都进行了升级改造,战斗力达到M1A1的水准。只不过,有情报表明,梵罗陆军是把这些M1返销给纽兰陆军,存放在租借给纽兰的军事基地里面,后来进行了升级改造,然后按三手装备,以极低的价格出售给梵罗陆军,而且数量比当初返销的还要多。

关键就是,还包括梵罗陆军不肯接受,但是已经生产了出来,还运到梵罗国的M1,大约300辆。

照此计算,梵罗陆军的M1A1超过800辆。

以M1为蓝本的“阿琼”并不多,严格说,根本就没有量产,即该型坦克性能实在是太差了。

不说别的,超过60吨的战斗重量提供的防护,还没达到M1的60%。

正是如此,梵罗陆军只象征性的采购了几十辆。

至于大改之后的“阿琼”2,性能确实有大幅度的提升,比如采用120毫米滑膛炮,防护也达到了M1的水准。只可惜,造价却高得离谱,甚至比进口M1A1还要贵,梵罗陆军根本用不起。

虽然梵罗陆军早就宣布,要采购3000辆“阿琼”2,用来替换包括T-72在内的几乎全部的进口坦克,但是到大战爆发,“阿琼”2的产量不到100辆,而且受动力系统限制,生产速度根本就快不起来。

“阿琼”2采用的是从迢曼帝国进口的柴油机,而不是纽兰共和国的燃气轮机。

此外,火控系统是从洛克国进口,坦克炮来自迢曼帝国,可穿甲弹来自纽兰共和国,装甲钢则偷师西骆沙。

要说的话,这也是“阿琼”2的可靠性一直不高的主要原因。

总而言之,梵罗陆军的“先进”主战坦克总共3000辆,有资格跟ZT-99B正面较量的也就只有几百辆。

别说跟帝国陆军比,就算跟西骆沙陆军比,梵罗陆军也有较大的差距。

正是如此,帝国陆军才没有在南方战区储备太多的新式主战坦克,而且进行了全面改进的ZT-80DG也足够用了。

换个角度来看,这也是丁镇南的底气所在。

只需通过空运,把作战人员送往前线,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之内,在需要的方向上部署强有力的作战部队。

当然,肯定得花点时间进行适应训练。

关键还有,丁镇南把这个优势的价值发挥到了极限。

这里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虽然南方次大陆隶属于南方战区,但是在任务分派方面,南方战区从来没有将巴铁当成主要方向。

前面就提到过,巴铁所在的地区,其实是三大战区的结合部。

此外,南方战区与海军关系密切。

也就是说,站在南方战区的立场,核心地区其实是跟梵罗国隔着一条海峡,海军就能掌控的斯兰。

暴风中文推荐阅读:记忆重启:我是赛博太刀侠玩命之徒王妃如云,智斗腹黑王爷我老婆是花木兰寒门狂士临危受命,血战沙场带着仓库到大宋三国第一保镖大明烟火昏君开局:天下大乱,我落草为寇武松日记大明文魁从我是特种兵开始嘲讽成神大周龙庭大话土行孙之六世情缘大汉龙骑大秦:开局被贬,再见惊呆秦始皇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史上最强纨绔,被迫一统天下乐土之王大秦:重生祖龙残暴第九子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狂魔战神杨再兴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我大方士不欺君误国还能干什么?大明现代来回穿大秦之第一在逃皇太子刚穿越就被贵妃娘娘逼入绝境穿越异世:乞丐变首富嫡妃不乖,王爷,滚过来!我的梦连万世界我靠直播把老祖宗搞破防了魂穿大唐,开局擒拿颉利穿越之海权时代三国之北方苍狼我的老婆是土匪从放牛娃开始的古代生活回到南明当王爷曹操请登基,皇帝我不当了肝在水浒,唯我独尊神医嫡女重生记五千年来谁着史三国:以大汉之名,镇全球重生隋末,开局就被瓦岗五虎包围三国:我真不想争霸开局监国,满朝惊呼活阎王三国:开局盘点三十位统帅骗了康熙大明:捡到朱雄英,调教成恶霸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暴风中文搜藏榜:全民领主:我的农民有点猛帝国支撑者明末:从土匪到列强前妻太难训神探张天海穿越大明之杀敌爆奖励系统宋代魂变:齐凌之抉择快穿之影视世界重生之武大郎玩转宋朝大唐余梦东欧领主开局雪靖康耻:我让六甲神兵御敌赵大人停手吧,大清要被你搞亡了三国霸业天下楚汉墨影三国:我是曹操,谁人敢称王我在古代被迫当军阀位面战争之虫族之心明末风云我来一统天下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科技制霸三国大唐:我有一整个现代世界以丹逆命善战之宋绝世狂妃:神医太撩人侯府女婿的悠闲生活斗龙榻:家有悍妃巨贾传开局被废太子,我苟不住了宠文结局之后天才弃妃一统天下全靠朕自己!系统:笑了我的异界崛起之路红楼毒士南宋一代目红楼之阅尽十二钗神医皇后:医手遮天三国:这个刘璋强的离谱兕子我从小就在外跟着哥哥混最后的三国2:兴魏我在三国建了一座城回到三国做强者明骑皇歌特战荣耀大唐之开局被当成了神仙晚来风急夜雨骤明末王侯情你见鬼(GL)
暴风中文最新小说:乱世求生,打猎养活双胞胎功高震主被背刺?我自立封王!乱世帝匪大唐仵作笔记魂穿林冲,我为青龙星君开局穿越亡国之君,反手攻略敌国女帝侯门第一纨绔皇帝带头卖国?我直接掀了这龙椅!军工:开局打造神级战机,鹰酱麻了!荒年啃树皮?呸,肉吃着不香吗?权香枭婿毒士无双:女帝求我当权臣大秦:从醉花楼开始签到陨石榜无限烽火:坦克大玩家麦城悲歌与武圣传奇乱世:整活小砖家太子西上和亲,三年后挥师擒龙招个赘婿冲喜,开局就想给小姐打针?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红楼之庶子风流乱世荒年,从富养妻妾开始无敌大明:开局被徐家退婚,我炼化十万铁骑明1914土豆与均田令:我在大唐当地主男穿女:纯爷们后宫杀到头皮发麻大明:开局炸毁宁远城!穿越大宋:逆转靖康战火燎原:吞丹!灭天狼!风流小医仙,穿越北宋封宰相大谋谋天下嘉庆变法:数据治国重生悍卒:从强制发老婆开始战神:龙族人族混得开手搓大炮养娇妻,怎么就黄袍加身了?皇朝:挟我以令诸侯?朕直接屠你满门!穿越千年的时空之旅饥荒年,我喂养了一个大玄女帝大舜西游记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大乾贵公子大胤商枭开局于谦典韦?这反我造定了!医冠权宦穿越古代,我靠仓库养老婆荒年神医:开局揭榜娶绝色病妻左传游记直播大明:打仗全靠后世企业赞助人在冷宫,带着三千犯妇权倾朝野陛下就是躺赢狗爱搞钱搞事三公子